高氏,终归是他的结发妻子,更是为他诞下了长子赵俊。
堂堂皇后,母仪天下,却让人塞牌子,无疑是知错的表现。
皇后失宠百余日,也算是给了些警告教训。
既然已经知错,那就临幸一次,顺带说清楚一些事情,就算是翻过这一篇章。
当然,不论如何,心里终归是有了一道坎,夫妻情分,再难回到过去。
“是。”李宪起身,就要去安排人通知皇后相迎。
谁承想,赵策英却道:“不必传诏。”
要是传诏,未免太过正式。
今日,他要与皇后说些事情。
皇后,就该有母仪天下的样子。
坤宁宫。
主位,皇后高氏抿着茶水,面上自有一股萦绕着难言的哀愁。
其下,一左一右,列席坐着两女。
左列女子,为皇后高氏的姊妹,小高氏。
右列女子,为沈从兴之妻妹,小邹氏。
“姐姐,不知陛下可有翻到牌子?”小高氏关切的问道。
那“塞牌子”的举措,赫然是她的主意。
“官家连着几日,都未曾翻牌子,或是临幸向贵妃,或是临幸林贤妃,唯有要临幸新人,方才去翻牌子。”
高氏轻叹,摇头道:“料来,今日也是如此。”
“官家未免也太不顾夫妻情分了吧!”小高氏为姐姐打抱不平道:“姐姐可是官家的结发妻子,从禹州一路任劳任怨呢!”
此言一出,高氏越发哀愁。
“上次俊儿病重,他都是让人抱到御书房去,而不是来坤宁宫。”
高氏不禁抱怨道:“官家,着实是不太顾及夫妻情分。”
劝谏失误,帝后失和百余日之久。
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相继入宫,让她越来越有危机感。
哀怨,不免随之而生。
难得有体己人说说体己话,高氏倒也不避着什么。
“唉,可惜了!”
小邹氏嗲着声音,叹道:“要是拓边失利,娘娘的劝谏就能生效,国舅与姐夫也能趁势入边为官。”
姐夫沈从兴,入京已有百余日,却无官职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