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毕自严带着各自属官在码头上站好。
看着这群红袍、青袍、绿袍的“衣冠禽兽”们站得如此整齐,围观的百姓越聚越多。
他们踮着脚、伸着脖子,向里张望。
天津巡抚标营兵丁,手持长矛,腰佩钢刀,把数千百姓远远地隔在外面。
有报童背着厚厚一叠五颜六色的报纸,穿行在人群里,大声叫喊着。
“快来买啊!
新鲜出炉的《新闻报》!
大明第一份套印彩色报纸!
什么新闻都有!
时政国事,勾栏韵事。
前有长芦都盐司官员知法犯法,后有紫林万法寺和尚以一挑十。
雅俗共赏,总有你喜欢的一款!
今版头条,‘天津十一家盐商,到底贪了多少银子!’”
有秀才和书生模样的,纷纷摸出几文钱,招呼着报童。
“来,给咱来上一份。”
有旁人好奇地问熟人。
“王秀才,你也关心这等时事杂俗?”
“我关心他奶奶个腿!最近街面上来了一伙讲书说话的,好生厉害,抢了老子生意。
这《新闻报》路子野,写得也野,全是大伙们爱听的玩意。
我多读读,肚子里有货,好跟那些过江龙拼了!”
有人凑过来说:“王秀才,人家背后有人撑腰,你干不过的!”
王秀才硬气地叫嚣着:“谁撑腰也不行,到了天津地界,是虎它得卧着,是龙它得盘着。谁要是怂,谁就是孙子!”
“王秀才,人家有正经官名,叫。。。叫什么来着?”
“天津文化宣讲队。”
“对,天津文化宣讲队,背后是京师里的文化局,隶属皇上专设的制置司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