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8章
滁州百姓,感同身受,感激涕零,涕泪横流。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杜预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杜预话锋一转,沉痛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如今我大唐盛世,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惨遭饿死。
众人震惊!
滁州百姓,哽咽哭泣。
杜预描绘的这幅惨状、场景,他们太熟悉太惨痛了。
杜预层层递进,表现出百姓巨大的贡献、无穷的创造力,就使反转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百姓辛苦一年,辛勤播种,将全国的田地都种植满了,但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
这是何等悲惨、残酷的事实?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才气,如同黑云压城,沉甸甸压得所有人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人间悲剧?
百万滁州百姓,跪倒一大片,山呼海啸。
“杜解元!”
“您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啊。”
“我们每天都辛苦劳动,辛勤劳作,不敢有丝毫懈怠。但家中并无余粮,朝不保夕,活不下去。”
“只怕,这是第一个肯为我百姓出首、为我作诗、打抱不平的大诗人啊。”
田洪凤也泪流满面,摇头叹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王文昭、徐士林、冯正等人,情绪也渐渐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