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崇祯上吊过程 > 第170章 雷霆之势(第3页)

第170章 雷霆之势(第3页)

因此,史可法等人判断,皇帝大概率不会在扬州驻扎,而是过江到镇江府,然后入应天府去面对贼军和叛军。

可是,皇帝领兵南下的时候,横扫运河两岸的贼寇,其中有些人养的黑手套,自然也遭到了打击,这就让他们不爽了,当然,这是暗地里不爽。

包括扬州知府在内的一众人等听了,立刻聚精会神地听着。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暂时顾不得理会。他坐镇知府衙门,底下陪同着脸色苍白的史可法,听着锦衣卫校尉进进出出地禀告消息,抓获了某某大盐商,查抄了多少金银财物,商铺,货物等等,审问了某某某,核实了什么情况等等。

这些问题,他压根想都没想过,却没想到,皇帝竟然想着这些问题,还问他了。

结果没想到,皇帝竟然问得这么具体!

然后地方军队方面,崇祯皇帝直接让史可法的义子史德威统领。

就这么的,知府衙门的内内外外,全都是锦衣卫校尉把控,原有衙门的人,包括知府家属,属官,衙役等等,也全都被控制在衙门里面。只是看这个架势,就是气势汹汹的样子。

因此,浙江这个产茶大省,一年只有几两银子的茶税,对后世来说,绝对是骇人听闻的事情,但是这个时代的文官,却都能形成默契。

史可法听到这话,便立刻问道:“诸位乡贤能有如此善心,实在值得称道。如今扬州之驻军自招募以来,已有三个多月的军饷未发,不知诸位能否凑凑,免得当兵的闹到陛下那边,万一裁撤了扬州驻军,贼寇来时,就没兵力可用了!”

一天之后,扬州城戒严解除,但是城防依旧控制在京营手中,城中也有京营军卒巡逻。

对此,他在暗暗心惊之中,只能默默地做事,不敢说个“不”字。

这就是明末的现状!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便看到了这个后世有名的人物。

一听这话,这些大盐商顿时低着头,开始找地上的蚂蚁了。

目前的局势,是湖广省已经完全沦陷,然后李自成的贼军和左良玉的叛军沿着长江两岸进攻南直隶。

但这无形中损害了原有学籍的山陕商人的利益,引起他们鼓噪,恰好时任扬州知府又是山西人,支持同乡的抗议,此政策遂缓行。到了崇祯十六年,徽商旧事重提,正闹腾呢,然后崇祯皇帝穿越过来了。

至于衙门没有人手的问题,那就让获罪的那些底层官吏戴着镣铐先做事。

就见锦衣卫校尉驱赶着一辆牛车,车上堆着一叠账册,就揣在扬州府知府的怀里,在他身边,前后左右都有锦衣卫校尉坐着,把他夹在中间。

难怪扬州府城这边,都见不到逃难的灾民,原来是被拦住了不让过来!

崇祯皇帝立刻派出骑军,带军中备用的军用帐篷过去,就地扎营,给难民避寒过夜。否则已经是傍晚的天气,今晚估计又会冻死不少人。

于是,跟在后面的扬州府知府便连忙上前候旨。

第二,设在扬州的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署和大盐商勾结,全部问罪,由史可法兼任盐运使,废除以前的盐政,在盐司之下设立盐厂,负责食盐的生产和销售,灶丁户籍已经废除,原有灶丁可入盐厂用晒盐法产盐,军中伤卒,无法再上战场厮杀的,安排到盐厂领俸禄做事,盐价只许实施薄利多销为原则。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明朝几百年来,自然有人专门去研究这八股文,去研究怎么写八股文最好。换句后世容易理解的话,就变成了应试考试。

大明朝的科举是八股制,就是规定格式,非常死板的那种。这种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平,避免考官说了算的主观评判。

这不,眼前这个扬州府知府,大概率就是这么一个官。崇祯皇帝只要稍微一问,就问出问题来了。

这个人选,崇祯皇帝同意了。

史可法坐在大堂主位上,对下面的官绅说道:“陛下南下平乱,很快便到扬州,有几件事情,本官须得亲自过问,先行核查!”

等到次日,天色刚亮,绝大部分百姓还躲在温暖的被窝中,但是京营军队却开进了扬州城里,迅速接管了城防不说,还对全城戒严。大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任何人没有旨意,不得上街。

抬头看去,却见皇帝骑在马上,冷冷地俯视他。

只是一进中军帐,李来亨见礼之后,便立刻禀告道:“陛下,末将麾下夜不收禀告,扬州府在离府城二十里外设卡,拦着受兵灾的百姓不让过来。据查已有两天,堵住了两千多百姓,不少人在野地里都冻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