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崇祯上吊过程 > 第169章 盐政(第5页)

第169章 盐政(第5页)

这一点,宋应星《天工开物》里就有记载:“夫计口食盐,一人终岁必盐五十斤,价值贵时五钱而溢,贱时四钱而饶,而场中煎炼资本四分而止,则一口在世,每岁代煮海,生发子息四钱有馀。”

制盐所需成本是售卖价格的十分之一,就算加上运输成本和盐引成本,这利润也多得离谱了。

而旧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十钱,这个价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高价。一般老百姓,也根本吃不起官盐,只能去买私盐,吃粗盐,每次还尽量省着吃才行。

崇祯皇帝还在京师的时候,就从厂卫那边拿到了这些资料,也因此,在京师出发之时,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大刀,向扬州的这些大盐商头上砍去!

只是没想到,行军到了淮安府这边时,竟然还掌握了一些很有理的证据,可以让他不用找其他借口去对付盐商,也方便他整顿盐业!

过淮安府进入扬州府的第一城是宝应,当队伍远远地看到城池时,方正化便对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今年的天气,还是那么冷,后方来报,此时黄河冰封,北地甚至有不少地方的大雪,都及膝深了。看南方这里,好像也快要下雪了!”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几天,天气都是阴冷。看老天爷的这个样子,确实是要下雪的节奏。

看了一会,他便又叹道:“这种寒冷反常的天气,还要持续一些年啊!”

不过似乎也快了,小冰河时期要结束了。

方正化听了,有些感慨地说道:“还是万岁爷英明,早早便让多挖些石炭,还不许卖贵,又教他们用石炭之法,古之明君,亦不及也!”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转头看了他一眼,说这话,似乎很顺耳。不过表面上,他倒是没说什么,只是转头四顾。

一路行来,沿途的百姓,看到有军队,都是远远地躲开。当然,除了北地那边的难民多,可以看到这个情况之外,到了徐州府时,路上能看到的百姓很少,大概也是徐州闹银鼠之乱的缘故。

等到了淮安府,百姓稍微多了一些,也没有多少背井离乡逃难的。但是依旧是看到军队,就远远地躲开。

再到这扬州府地界,这已经是临近县城了,崇祯皇帝发现,野外确实有好多百姓,依旧远远地躲着军队,尽量不靠近运河。

不过这一次,崇祯皇帝却是奇怪了,道:“这已经是十二月了,这么冷的天气,为何还有那么多的百姓在城外?”

一般来说,冬季的时候,普通老百姓都躲家里,甚至躲被窝里,不可能跑野地里来的。

方正化就比较有经验了,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便猜测道:“该是出城寻吃的吧?”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确实,要是家里没吃的,那就算天气再冷,也是要出门的。

他想看看扬州府这边的百姓过得如何?毕竟是大明最为繁华的州府之一了!

抬头看看远处的百姓,崇祯皇帝本来是想让锦衣卫校尉去带过来的,但是一想那些百姓可没有马骑,便对方正化说道:“走,我们去看看那些百姓的情况!”

说完之后,他便双腿一夹马腹,催马奔跑了起来。

顿时,没有遮挡的脸,就能感觉到寒风扑面了。不过他穿得暖和,自然也不惧这点寒风。

方正化见了,便立刻跟上。在他身后的金振孙,这领着一队亲卫也赶紧跟上护卫。

顿时几百骑在这旷野里跑开,“嘚嘚嘚”的马蹄声便传了出去。

远处的百姓,先是闻声抬头观望,看到有骑军往他们那边而去,惊疑片刻之后,便纷纷躲避。

然而,他们又岂能快的过战马。有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小孩跑得慢的,便被崇祯皇帝追上了。

她见逃不掉,便连忙跪地磕头,未有言语。

崇祯皇帝勒马停下,俯视过去,看到她们身边放着的篮子里,果然是一些野草,或者叫野菜,树根什么的。

于是,他翻身下马,缓步而行,同时尽量和蔼地说道:“大娘,别怕,我们是朝廷官军。”

说到这里,他向身后跟来的方正化说道:“给个一两新钱,算是耽搁补偿的钱!”

那老妇人听到,头伏在那里连忙说道:“不敢,不敢,军爷有什么话尽管问,贱妇不敢要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