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留临汾的大将军以上将领,为刘黑闼、屈突通、李靖、徐世绩数人。很快,诸将分从本营赶来,到了李善道的中军大帐。另薛收等几个文臣和薛万彻等几个将领亦至。
将这三道奏报,连带王君廓诛杀了刘季真后的这道军报,李善道一并给诸人来看。
诸人传看过了。
屈突通皱起眉头,说道:“数攻渡口,至今不下,唐军倒是坚韧。探报唐军主力离定胡渡口已经不远,若再不能将渡口夺回,唐军主力就将入境了。陛下宜当责王君廓、苏定方,竭勇尽力,务将渡口夺回,不得迟延,违则军法从事。并可再调陈敬儿部遣兵增援。”
——李善道这几天,并没闲着。从其开到河东的四万余步骑,他只留了万余在临汾营中。其余王须达等皆已被遣出。王须达率部进入了东北方向的上党郡,以填补宋金刚部北上后留下的空缺;高延霸、焦彦郎率部北上进到了西河郡;龙泉郡方向,陈敬儿率部前赴了。
徐世绩说道:“渡口虽尚未夺回,好在雁门已经攻陷。高曦所上的这道进兵方略,臣以为似可用之。刘武周当下主力在外,善阳空虚,若间道急袭,其城中必震,或可一战而克。”
——如前所述,雁门与善阳之间有山岭相隔,故刘武周所遣的援救雁门的兵马,乃绕道而行,先南下到开阳,再向东到崞县,然后再折而北上,才进到了雁门县城的西南方位。但雁门与善阳之间,仍如前所述,又有山间陉道,即西陉等相通,则若高曦部走西陉,过桑干镇,奔袭善阳,於路途上相比刘武周主力的绕道,实为捷径,一方面,在路程上可争得三五日之先。
再一方面,援雁门的刘武周主力如是闻讯欲撤还善阳,正在阻击他们的程咬金、甄翟儿等部亦可追击牵制,能够延缓他们的回师速度,这一块儿大概也能争取到三五日的时间。两下相合,就是留给高曦、魏刀儿、萧裕等部了约十来天的攻城时间。
但高曦的这个进兵方略,有成功的把握,却也存在风险。
一则急袭奔至,挟攻陷雁门之威,固可震动守军,又善阳城中空虚,是有一战克之的可能,可再则,如十日不能下,待到刘武周主力回师,高曦、魏刀儿、萧裕等部就只能撤退了。
徐世绩接着说道:“只要善阳拔克,代北重镇,尽入我军之手。则到时,便定胡渡口仍未夺还,唐军主力自此入境,其南北皆无所依,唯太原一城,料其亦必无复能为也。”顿了下,又补充说道,“且太原与离石之间,有吕梁山相隔,至时,以一部扼守隘口,唐军莫说数万,纵数十万众,亦难进一步。待我军南北合围,再拔太原。唐军亦只能还关中而已。”
却说了,屈突通建议严令王君廓、苏定方,务必将渡口夺回,而却徐世绩为何反说起高曦的此略可用?难道不是将唐军主力挡在黄河对岸,局势才对汉军更为有利?打善阳也好、打太原也好,汉军不都可以从容布置?何必舍近求远,建议采用高曦的方略,冒着风险去打善阳?
原因也很简单。
这是徐世绩考虑到了“渡口究竟能不能赶在唐军主力到前夺回”的此一严峻问题。
不错,屈突通建议的不错。
一个严令王君廓等再打渡口;一个调陈敬儿部增援,这确是再夺渡口的两个应对办法。
但是,王君廓等就算再打渡口,渡口的唐军目前后援已到,王君廓等能打的下来么?根据此前几战来看,估计不易。而至於陈敬儿部的增援,昨日军报,陈敬儿部才到龙泉郡,给他下令路上需要时间,他接到命令后再调遣兵马,赶往定胡也需要时间,唐军的主力距离定胡渡口已经不远,则他的援兵能及时赶到么?且李世民既已在段志玄等渡河后,先后已调两批精锐支援段志玄等守渡口,他极有可能第三批的后援也已遣出。
也就是说,在徐世绩看来,定胡渡口大概是已经无法在唐军主力到前夺回了。则既然如此,便不妨另辟蹊径,选用高曦的这个进兵方略,试一试能不能先将善阳攻下。——只要善阳可以攻下,诚如他言,唐军主力就算到了离石郡,也就只能被困於离石,的确是难有作为了。
对於徐世绩为何不接屈突通的腔,反言高曦此略可用的缘故,李善道心知肚明。
在诸人到前,李善道已就当前局面深入思索,听的屈突通、徐世绩两人的意见,他摸了摸短髭,先未就他两人之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喟然叹道:“渡口之至今未能夺下,有我的责任。时遣往夺渡口之兵,不应只遣王君廓部,宜当多遣兵马,以雷霆之势,或可一举夺还。”
刘黑闼说道:“这也不能说是陛下的责任。时遣兵往夺渡口之际,陛下所率来的主力诸部,已至临汾者本不多也;臣部分据西河、龙泉、上党等要地,可用之精锐亦不足多。又离石有刘季真部万余众。王君廓能战之将,以其部而往,合刘季真之众,渡口之唐贼只三二千步骑而已,无论怎么看,夺回渡口都不是难事。况陛下复以苏定方部为援助。唯未料到者,刘季真部这般无用,刘六儿数千之众,竟被唐贼百骑溃之!王君廓斩其兄弟,半点不冤!”
“还是有我的责任。刘季真本心怀异,我已知之,而却犹欲用其众,是我思虑不慎!”
实际上,李善道的自责,只是主观原因。从河内到绛郡、到临汾,需要穿过太行等山,山路险阻,转运艰难,大军开进不得不分批缓行。之所以当时只遣了王君廓部往夺渡口,最主要的还是刘黑闼说的“时主力诸部,已至临汾者不多”这个客观原因。李善道当时可用之精锐,诚是有限。却不管当时原因为何,事已至此,也只能就眼下的局面,进行应对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