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比李宁高一级的上校军官说道,说话的同时,他还让人将投影屏上的照片换成了海岛的俯视图。
“一天吧!开始的两个小时从附近空军基地调派几架轰炸机,在大约100多公里之外的地方,发射空对地导弹。
这种在防区外发起的攻击,能最大程度的防止己方出现损失,特别是对于高价值的轰炸机来说。
这些空对地导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用于打击小岛上的可疑目标,以及布置在滩头的防御工事,争取在两三轮攻击之内将它们全部摧毁。
之后就是海军上场,5个小时,足够让护卫舰将海岛附近可能存在的水力清除掉,同时给火力支援舰提供安全区域。
让它免受可能来袭的导弹攻击,之后就是正常的清除滩头工事,准备掩护海军陆战队登岛。
不过这个时候,鹰酱海军与我军不同的作战方式,就会体现出来,由护航的护卫舰或者是两栖登陆舰,对小岛进行全方位的电子压制。
将己方所有的电子设备瘫痪,之后起飞武装直升机,跟随登陆部队进行定点清除,只要发现了可疑目标,就是大口径航炮加火箭弹伺候。
如果目标坚固的话,下一秒便会发射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我相信没有几个碉堡,能扛住各种级别的攻击。
并且小岛的上空四五千米处,还始终保持着一架以上的大型侦察无人机制空,持续收集战场的数据。
如此,敌军空中部队的任务就彻底的分配好了,武装直升机不需要再去执行危险且持续的侦查类任务。
只需要跟随步兵就可以,而专门的大型无人机,能够携带更多的专业侦察设备,续航时间长,且驾驶员几乎没有疲惫的可能,出现侦查漏洞的概率小。
在这种空地协同的情况下,最多一天这个海岛就会易主,而且伤亡不会太大,除非蛟龙突击队挖掘了大量的地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跟登陆部队打起了地道战。
可这里不是一片大陆,是一处面积不算大的小岛,一旦位于地表的阵地全部失守,己方在没有援军的前提下,那地道里幸存的人员,只能做最后的困兽之斗罢了。
被全歼只是时间问题,类似的例子早上在s2赛季时期的太平洋海岛争夺战中,脚盆鸡已经替我们试验过了。
一支支部队成建制的消失,注意,我说的是消失,不是被歼灭,更难以找到遗体,所以我认为守岛并没有多大的必要性。
至少在规模较小的小岛没啥用,所以我的意见是,相比较分散力量,倒不如全部集中起来,打造出一处可持续作战的碉堡”。
李宁在说话的同时,还拿出了几个带磁力的兵旗,贴在了投影板上,将自己的计划用图像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