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后汉书》明确记载,张修从汉中辗转到巴蜀传道,影响越来越大,获得了五斗米斯的称号。
在张修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他终于组织教众起义。
这些史实,无论《后汉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是明确记载的。
由此可见啊,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张修就是五斗米道的象征。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五斗米道真正的创始人是张修,而不是张陵。
比如鼎鼎大名的学者任继愈先生就支持这种看法,他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也说张修才是“五斗米道”的正牌。
这一派学者认为,后来张修被张鲁所杀,教权被夺,张鲁为了掩饰这件事情,所以伪称五斗米道是自己的父亲、祖父所创。
自己掌控了五斗米道其实是继承父业,另一方面呢,又着手抹杀张修的篡教之功,消除他在教内的影响。
自此,张修在道门内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而历史到底是如何的?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卫云亮先生认为张道陵才是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只是张修将它发扬光大。
比如《后汉书灵帝纪》说了张修才是五斗米教的创始人。
但同样是《后汉书刘焉传》又说张陵在汉顺帝时学道蜀中鹤鸣山,创五斗米道。
同一部史书,在不同的地方,关于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出现了不同的记载,说明即使是史对这件事本身也是有争议的。
但据饶宗顺先生考证,张道陵有不少的著作,如《老子想尔注》、《道书》、《天宫章本》、《黄书》等等。
另外呢,还有号称是太上老君亲授的《三天正法》、《正一科学术要道》、法《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等等道经。
也就是说,张陵为五斗米道提供的整个理论体系支持,而张修并没有这方面的功绩。
其次呢,《典略》中所记的做三官手书,把老子五千言奉为教内经典等等,同样有资料记载说这是张陵干的事儿。
据《七笈七签》等资料,在张陵创五斗米道以后,设立了24治,也就是24个教区,对应24节气,以鹤鸣山为中心,成立了五斗米道的基层组织。
也就是说,张陵也有资料证明,他从理论体系、组织和教育教规做出了贡献。
同时啊,《后汉书》载张角创太平道以后呢,让他的教众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治疗疾病,唐代僧人释汉琳称之为‘行张陵术’。
他的意思是张角这个做法是继承张陵的,再加上张陵的年代略早于张修,所以呢,张陵更有可能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
问题又来了,如果张陵才是创始人,为什么史料里面张陵的资料那么少,而张修的记载更详细呢?
卫云亮先生推测啊,张陵创五斗米道应该确有其事,但是呢,影响力并不大,并没有引起官方的注意,所以史书记载不详。
真正把五斗米道影响扩大的是张修,因为张修利用五斗米道起义造反,逐鹿天下,震惊官府,于是当时朝廷啊,就将五斗米道跟张修直接挂起钩来。
相比之下,张陵在教外的影响力要弱很多,那么,张修跟张陵是什么关系呢?
张修是巴郡人,也就是重庆人,张陵是江苏沛国丰县人,二者籍贯相隔千里,应该没什么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