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翻译 > 第二百二十四章 擢新疏旧(第2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擢新疏旧(第2页)

“不敢辞……向院使请!”李奕顺势接话。

两人遂并肩而行,随着人流步出恢弘的正殿宫门。

行至一处廊檐拐弯处,身边的嘈杂渐渐褪去。初春的阳光带着些微暖意,洒在皇城内铺着石板的甬道上,将两人并行的影子拉得斜长。

李奕主动开口道:“今日朝会,张尚书等诸公老臣,联名弹劾区区一个赵守微,倒是颇有些出乎意料。”

向训并未立刻接话,而是又走了几步,才慢悠悠地开口,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贤弟是觉得此举有些小题大做了?”

李奕微微摇头,眉头微蹙,斟酌道:“倒不全然是小题大做。赵守微罪有应得,自不待言。只是在这南征的节骨眼上,如此大张旗鼓地弹劾官家亲自破格擢拔的人,难免有损圣颜,让官家下不来台吧?”

向训脚步未停,面上笑容依旧。

等两人拐到一处角落,他才轻声道:“下棋之人,有时落子,未必真在于吃掉那颗挡路的卒子!”

向训仿佛只是在说一句寻常的感慨。

话落,他侧头看向李奕,见后者作沉思状。

向训语气稍顿,继而话锋一转,道:“贤弟可知,去年官家给那赵守微授官时,就在朝堂上引起不小波澜。不少官员私下议论纷纷,认为此举过于轻率,简直儿戏。许多人都觉得执掌谏诤的拾遗之职,岂是田间乡人读了几本粗浅书卷便能胜任的?”

“然自高平一战,官家亲冒矢石,大破伪汉契丹联军,威望便日益隆重!归政以来,事无巨细,皆亲自决断,文武百官鲜少敢有违抗的。是以当日,也就无人敢在明面上反对此事,最后只能作罢了。”

李奕眉头锁得更紧,沉吟道:“向兄的意思……有人想借此次弹劾来宣泄对官家总是乾纲独断的不满?”

向训先是点了点头,随即又缓缓地摇了摇头,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依我看来,此次弹劾赵守微,他们并非只是劝谏官家要谨慎用人。反倒张昭用太宗和昭宗举例,恐怕才是真正用意。”

李奕闻言,微微颔首,若有所思道:“太宗重用刘洎、马周,正值天下百废待兴,首要求稳,方才有煌煌盛世。而昭宗用朱朴、柳璨,大唐已是分崩离析、群雄割据,昭宗求急之法,想要立杆见影,最后却加速了亡国。”

“没错!贤弟好见识!”

向训不吝赞许,转而他又低声道,“无论是当初官家亲征伪汉,还是如今接二连三地大举南征,朝堂内外都多有质疑与反对之声。许多人都觉得官家的心思太过急切了,继位才不过两年多,就已发动数次大战,有穷兵黩武之害。”

见李奕神情专注,显然是听进去了,向训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清了清嗓子,以一种略带指点的口吻,继续说道:

“贤弟细想,如今这朝堂之上,众人虽同殿为臣,实则泾渭分明,派系纵横。若以根脚而论,首推‘元从勋贵’。”

向训竖起一根手指,“此乃太祖澶州举义前便追随左右的潜邸旧人,如李重进、张永德、王溥……乃至于为兄等,皆在此列。”

接着,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其次,便是如贤弟这般的新贵,在今上继位后才崭露头角,短短两三年间便窜上高位。尤以禁军之中,最为显著,那些新晋的青壮派将领皆是如此。”

“而你我这些人,却都有一个相同点——咱们皆是太祖和今上亲手拔擢起来的,咱们的权位、富贵都是当今皇室给的,与前朝乃至更早的梁、唐、晋诸代,恩义牵连甚少!”

说到这,向训竖起第三根手指,声音几乎低不可闻:“最后,就是如张昭这类宿朝老臣,他们或因家世、或因才干、或因善于审时度势,得以在朝代更迭间屹立不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