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算多,前几日的中秋鉴宝,才算多哩。”
后排的人笑着说。
许栀和问:“每日都有?招庆楼这么多宝物?”
“当然不是每日都开了,”那人回答说,“每个月一到两次,每次大约十件宝物,纵使买不起,过来瞧瞧也能长见识。嗯?姑娘不是扬州府人士吗?”
许栀和回答了他问题:“的确不是,我们一行人只是路过扬州。”
说话的那人看了一眼他们的衣装,确实不是扬州府最近时兴的料子,他说:“那姑娘还真是运气好,路过还能顺道瞧见招庆楼的鉴宝会,曾经有多少人千里迢迢,只为来鉴宝会上一观……哎,姑娘可曾听说过一个传闻?”
他说的神秘兮兮,就连最淡定的良吉都忍不住被勾起了好奇心,“什么传闻?”
“招庆楼背地里的东家是汴京城的潘楼!”
他用一种“意不意外,惊不惊喜”的眼神看着众人。
良吉:“……”
“哎,小郎君这是什么表情?”
那人挠了挠脑袋,“你们不知道潘楼吗?那可是汴京七十二楼之首?还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潘……”
知道,自然知道,还见过面,不过没谈妥。
许栀和:“……不到潘楼醉,不知天下味?”
“对对对,就是这一句!”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有潘楼这样的东家在,招庆楼自然不缺稀罕的好东西。”
良吉略带冷漠地摇头,“那我觉得……这鉴宝会也没什么含金量。”
“怎么说话的!”
那人等了半响,没想到等到的后文竟然是这么一句,顿时感觉脑子发烫,“小郎君,你还是太年轻了。”
王维熙在旁边看得云里雾里,问良吉这是什么情况。
良吉将潘楼主家潘光有眼不识羊毛手衣的事情添油加醋地说了。
王维熙恍然大悟道,“原来还有这么一遭。”
方梨也不疲惫了,她说:“好啦良吉,这件事都过去了,要是一直提起,岂非显得我们小心眼。”
良吉说:“那也改变不了潘光没眼光的事实。”
几人扯皮期间,招庆楼的掌柜端出了今日的第一件宝物。
“今日这件宝物,是汴京城传来的好东西。”
掌柜介绍,“此作在汴京城仅有八十二幅,有两幅收藏于大内,官家曾言画笔飞墨点金,精巧天成。后面汴京出现诸多仿品,但都不及原作精细。”
吊足了下面人的好奇心后,掌柜才叫人揭开遮布,“而我们招庆楼的这一幅,便是原八十幅之一。”
许栀和看向同时哑口无言的三人,“你们有没有觉得听起来很耳熟?”
良吉略显沉默,然后更正了自己的说辞,“潘楼主人,偶尔有些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