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税赋税则简单,起不到调解经济、分配财富的作用。收税制度和手段又极其粗略。
要么坐视大量税收流失,要么采用包税制,成本极高。
朕叫司礼监会计司算过一笔账,账面上看,每年的田赋,各种漂没、耗羡以及霉烂、漕运、递运等各类成本开支,占到五成左右。
也就是十石赋粮,从江南起运,到通州入库,只剩下五石。
但是实际中,我们都知道还有各种盘剥,以摊派、杂役、折色等各种形式存在。百姓缴纳十石田赋,实际上要支出二十五到三十石,个别州县还更高。”
袁可立脸色闪烁,内心非常震撼,他万万没有想到,皇上对大明赋税实情如此清楚,有些情况还是他不知道的。
毕自严十分严肃。
皇上说的这些问题,他心里都有数。
现在的问题是皇上有没有决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其三,是赋税度支极其浪费。
说白了就是贪污成风,户部、军器监、火药局、各司库大使、押运使、巡粮御史,无一不贪,大家都把国库当成发家致富的法门。
出库先漂没三成,然后各种折色、耗羡、贴补、以劣充好,十石粮食恐怕只有一石才会落到实处。”
户部烂,地方烂,军镇烂,巡抚烂,大明财政制度千疮百孔,四处漏风,能撑到现在,朕都觉得大明八字确实够硬。
朕没有精力去改革现有的整个财赋制度,朕决定重新建立一个财政制度,也就是制置司的财政厅。
它是制置司的大管家,管着平辽,西南平叛等戎事的粮饷筹集和分配。
如何用好每一文钱和每一粒粮,是财政厅要做的,也是朕对毕先生寄予的厚望。”
朱由校看着毕自严,继续说。
“高效廉洁。
这是朕对制置司财政厅的要求。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按照以前户部那种官制,官吏不贪不贿,根本做不下去,只能大家一起同流合污。
所以要想让众人廉洁,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让廉洁奉公者得到奖励和好处,让贪污受贿者受严惩倾家荡产。
这才是扬清激浊,这样才能让大家养成好的风气。
然后是高效。
所有的财政制度,都必须行之有效,在提高犯罪难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效率。。。
这本小册子,是朕这些日子拟定的《财政以及后勤工作概要》,毕先生可以看看,以为参考。”
毕自严双手恭敬地接过,问道:“皇上,里面有司礼监会计司新行的记账法吗?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平衡。”
“有,这些记账方法是朕偶尔所得,说白了就是盯着钱和物的转换和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