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不是感伤的时候。神策军靠不住了,那是宦官的军队。羽林大将军靠不住了,那氏叔琮,本来就是梁王的大将。
连韩建,现在也与梁王过往甚密。看来京畿都指挥使这个关键位置,必须换人。
只是,朱全忠,会按圣旨更换韩建吗?
好像不可能。
不一会儿,亲王们奉旨都赶来了,麟德殿里,济济一堂,刚才的萧瑟气氛一扫而空。看着这群年轻的子侄辈,这群李唐皇室的未来,个个英姿勃发。
先皇僖宗留给朕的两把锁。一把外锁是梁王,可笑的是,现在已经成了最大威胁。
但是,亲王典兵这把内锁,都是自家人,总是能用吧?
昭宗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嗣覃王李嗣周。
“此番伐晋,禁军损耗一空。周儿素来知兵,且说说你有何见解。”
李嗣周听到官家点名,倒也不推辞。
“官家,儿臣以为,若能重建殿后四军,辅以良将,朝廷兵威,依旧可以惮服藩镇。”
昭宗颔首。虽然殿后四军伐晋时全军覆没,但应该是张浚无能。
“重建殿后四军,朕将命李筠为四军都统。”
李筠听到旨意,连忙叩头谢恩。
“臣李筠多谢圣人提携,圣人万岁万万岁!”
昭宗看看这个黑塔般的汉子。他武艺高强,而且对自己绝对忠心,从藩王到即位,他总是自己的安全壁垒。现在把殿后四军的指挥权交给他,比交给子侄们还让昭宗放心。
他又看看自己的这些子侄,李嗣周的表现有点让他失望。这个“素来知兵”的侄子,并没有提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军事纲领。
但昭宗还是继续下旨。
“那么周儿为安胜军都头,祥儿为捧宸军都头,丕儿为保宁军都头,柔儿为宣化军都头。”
几位亲王纷纷跪下,口称万岁,接受旨意。
昭宗让他们平身后,通王李滋见自己没有当上都头,不由开口说道:
“官家,儿臣觉得,君臣乾纲,自古不易。如今既然梁王猖獗,儿臣敢情提一旅精锐,踏破梁王府,擒朱全忠前来谢罪!”
昭宗听李滋的话,倒是非常欣慰,这大饼画的,真是太对胃口了。只是,谈何容易?所谓大言炎炎,就是这样吧?只能无奈地摆摆手。
“今日在场的,除了李筠,都是皇室的后起之秀,社稷安危,系于你们本身。好吧,你们不要有什么忌讳,都说说看吧。”
嗣薛王李知柔马上开始反驳通王李滋的狂言。
“官家,儿臣觉得,通王未免急躁了。现在长安城中,梁王手下多如牛毛,若说武力解决,只怕未出宫门,人家早已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