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
“这隔一段修几座小楼,偶尔还挖些壕沟。能防啥?”
“能防大股官兵,还有辎重马队。”
“那小股官兵潜入呢?”
“那估计防不住。不过小股官兵也成不了事,最多搞点破坏。”
“也是哦。”
几个士绅撑着伞,站在一处茅屋下,聊着闲话。
根据甲方的要求,优先雇佣周边无生计的贫苦百姓。苦力工钱一天30文,工匠50文。
士绅们虽然觉得太高了,却也无奈的照做。
每天有一个骑马穿红黑军服的贼兵,过来巡查一遍,指出问题,要求改善。
想敷衍过关是不行的,范京告诫过监工,炮楼容不得一点造假。
图纸规定的墙壁多厚,就必须多厚。
少一层砖,就自己填进去。
……
在次重要路段,炮楼是单独存在。
砖砌,三层。
可驻兵10人,生活不受影响。日常存有煤炭、米面、火药炮子等物资。
有一门短管佛朗机炮,安置在最顶上一层。
万一被大队敌兵围攻,可快速向四周倾泻密集的霰弹。
开阔区域,炮楼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子母堡群。
以一座砖头水泥砌成的可驻兵百人的三层炮楼为核心,周围分布多个两层小型炮楼。
这个季节土层松软,四周挖掘环形壕沟,堡垒之间也挖沟。
平时铺设木板走路。遇敌则撤去,形成障碍。
即使是数千清兵围攻,配备红衣大炮,也要费不少周折。
所有炮楼,皆为圆形,被炮弹击中时能最大限度的卸去力道。
炮楼也不是笔直的墙壁,而是微微向内倾斜。
这样的建筑最稳定!
最顶层的屋檐统一向外多延伸二尺,作为雨檐。
在江南的多雨季节,很实用。
考虑到守兵的长期居住感,顶楼是平顶露台,了望视野开阔,又能晒到阳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