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崇祯掀桌 > 第162章 刀下留人(第5页)

第162章 刀下留人(第5页)

崇祯十七年九月下旬的时候,这一万来人便被押解上路,先到辽阳,再出鞍山驿堡到海州,再通过耀州驿到了盖州这里。

祖大寿同样被绑了绳索,甚至因为害怕多铎挑刺,这绳索还绑得死死的,绑得祖大寿的腰都直不起来,绳子几乎都勒进肌肉里面去了。

<divclass="tentadv">他勉强能抬头,看着周边的人群。看到身边人对生的留恋,还有那些满洲族人对他们的恨意,他全然不在意。只是偶尔转头看看刽子手那边,眼神中有一丝痛色。

多尔衮也是震惊,竟然还有人敢喊“刀下留人”?

这些叛逆的家小必须杀,如此才能让战死大清勇士的家人出口气!

可谁知,布木布泰听了,却是毫不犹豫地说道:“在陛下的眼中,我们大清勇士的性命,远比那些汉人要贵重十倍,百倍,要是一比一的换人,那是对我大清勇士的羞辱!就按明国要求的办,休要节外生枝,反而可能祸害了我大清勇士的性命!”

这些人中,有的在哭泣,有的在怒骂,有的哀求,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要被行刑,用他们的血去祭奠这次死在关内的三四万大清勇士。

一听这话,多尔衮便有点诧异地抬头看过去。不过有珠帘挡着,他看得并不清楚。以他对布木布泰的了解,他感觉刚才是上当了。那布木布泰故意退一步,要他这后面的一句话。

有些话,不用明确说什么,要不太让人难堪了。

于是,就听到布木布泰用那种斩钉截铁地语气,大声说道:“每个大清勇士对于我大清来说都是很宝贵的,更不用说还是这些立下大功的大清勇士。陛下正不知道如何救他们为好,如今明国那边凑上门来,我大清岂有不救之理!”

她当然知道多尔衮安得什么心思,不过她却也有她的考虑,却听她在珠帘后面淡淡地说道:“如今陛下年幼,国事都托付给摄政王的。”

相对于阿济格的战死,明显是尼堪这边更好宣传。其中区别,殿内的这些奴酋全都心中有数。因此,其他人也没有质疑,这个事情就这么通过了。

对于多尔衮来说,处罚外面跪着的这些祖家军吧,人家是早在大凌河之战时就投降了大清,一直为大清效力。按理来说,他们和吴三桂的关宁军早已割裂,也不能怪到他们头上。如果真要处罚,那时候可是投降了一万多。当时为了笼络他们,还鼓励满汉通婚,这都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很多人都和满洲族人有瓜葛,难以割裂的。

这就是他们生的希望!

没想到竟然还能再见到亲人!

从固山贝子到亲王,还有贝勒、郡王等等,直接封到亲王,这是越了好多级封的爵位了。

如果多尔衮决定,按照明国要求换人,那些亲人战死在关内的肯定有意见,会恨多尔衮这边。可如果不换的话,尼堪那些俘虏的家属,又会恨上他多尔衮;甚至因为尼堪等人的阻击而逃出来的人中,可能也有会相当大一部分人会同情感激尼堪他们,然后恨上多尔衮。

几乎所有人,都看着这骑快马。谁都不没想到,竟然喊出了“刀下留人”的话,这是谁,竟然敢救这些叛逆的家属?

说完之后,祖大寿自己往外走去,也不再交代什么。

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从三屯营这边接受了俘虏,要安排换人的事情。最终他们接受到的俘虏,达到了两百多人。本来是有三百来个俘虏的,不过伤重死了一些,崇祯皇帝就都给他们了。

却见一大群人已经走入大堂,围着他站了一圈,皆是无语。

这个话,多尔衮是有点不满的:什么意思?是不是这么做要是没事的话,就是你也赞同的;如果这么做有事的话,就是我做主的原因?

不过他心中虽然不满,但是在这个局势下也不敢和代善交恶,便示意多铎去做了。

明面上,这一次出征,损失了四万人马左右,以至于差不多家家都要披麻戴孝;但是实际上,多尔衮自己心里清楚,大清的局势,比这要严重多了,远不是损失四万人马的影响。

于是,原本押在城外要血祭的一万来人,又重新被关押了起来,并且派出了使者,去和明国那边谈判换人的事情。

祖大寿听了,忽然叹了口气道:“早知道我是这样死,还不如当初直接战死算了,至少不会有人误会我!”

有的人认为,这些叛逆家小根本没有大清勇士更重要,必须要换回来才好!更不用说,那些被明军俘虏的大清勇士,都是为了大部队阻击明国追兵的。如果大清国无视他们,则会让其他大清勇士寒心,以后谁还敢再断后?

有的人认为,大清勇士就不应该被俘虏,而是要死战的那种,既然被明国俘虏了,就要做好殉国的准备,这才是真正的大清勇士!

谁知这一次,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布木布泰开口说道:“区区一个总兵而已,如何能和我大清亲王相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