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穿越大宋经典 > 第536章(第1页)

第536章(第1页)

第536章

比如将住宅用地登记为国有企业征地之类的方法,避免这部分土地出让金和中央分成,然后,又通过一些经济政策推高本地的房价。

除此之外,他们一方面对本地企业减免税收,一方面在其他方面做账,比如罚款,捐款等非税收资金上把税收补回来,这部分就没必要跟中央分成了。

这几年,地方发展了许多,但中央财政并没有增长太多,要不是大宋坐拥海外大量殖民地,现在都要向地方组织借钱了。

而现在就算没有借钱,因为军费的开支,中央的财政也开始吃紧,有官员提出要通过增加铸币,填补军费的缺口。

但林凡并不打算这样做。

如今,大宋的印钱也不是随便印的,而是使用了一种更加科学的印钱方法。

成立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之后,中央银行又成立了农业,工业,商业,国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受中央银行调动。

中央银行作为行政部门,自己负责铸币,铸币后交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向外提供贷款,从而达到货币增发的目的。

尽管货币还是银币,但这种增发货币的政策,实际上已经和近代组织以主权信用印钱的流程基本一致。

但作为近期工业化的国家,民众其实没有太多贷款需求,尽管工业迅速发展,但民众买不起新的工业品,也没有很大的欲望去尝试。

因此,贷款发不出去的话,就要找其他方法让新增的货币流入社会,而这种其他方法,就是买国债。

因为大宋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性质,全国大规模铁路,公路,工业建设投资项目,则是报给财政部。

财政部靠税收拨款当然是不够的,所以就要举债,这个债就是国债。国债可以由民众购买,即民众投资国家项目,并能获得稳定的利息。

如今大宋的新经济政策过于超前,民众不知道国债等理财产品是什么,也基本不怎么买国债,财政部的主要国债,实际上是被商业银行直接购买了。

理论上财政部需要向商业银行支付利息,但商业银行的上司是央行,而央行和财政部,目前都是苏刘义一个人管。

所以,不管财政部向商业银行借多少钱,还多少利息,都只是多记笔账的事,理论上财政部就算永远不还钱,央行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这笔钱就算还了,最后还是要作为商业银行的利润上交给央行,央行再将利润上交财政部,本质上还是财政部支配。

这种发钱的方式,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货币不会造成局部的大规模通胀,而且产生通胀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减少贷款,财政部减少国债,让超发的货币流回银行。

通过这种手段,财政部有钱了,就可以给国企进行项目建设,全国的铁路修建,公路修建,以及内燃机,发电厂的投资,都是依靠这种一手增发货币,一手增发国债的方法。

但说到底,任何社会的通胀与否,并不单看发了多少货币,而是流通货币与流通商品的对应关系。

生产力增加,就需要更多的货币,生产力降低,就要减少流通的货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