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倭寇多少?大将姓甚名谁?
各堡驻守兵力急许?火枪、火炮各有多少?
山上井泉几口?方位何在?水量如何?
山上存粮多少?够吃几日?
……
所有问题,慢慢问,细细谈,不着急时间,都要问清楚了。
“臣遵旨!”
“末将遵旨!”
吴三桂、李忠急忙领命。
两人相视而笑,领命而去。
当夜,一封圣旨,从明军大营发出,将途经釜山港,送往济州岛郑成功大营。
崇祯又给尚可喜,亲笔写下一份封同意其归降的书信。
写完,何庄一看,赞赏不已。
只见,信曰:
“大明皇帝敕谕尚可喜:”
“朕承天命,抚驭万方,念尔本为中国臣子,虽陷虏尘,然能幡然悔悟,献城效忠,朕心甚慰。”
“古人云“迷途知返,善莫大焉”,今尔既诚心归附,朕岂念旧恶?当体上天好生之德,予以自新之路。兹特允所请,准尔率众来归,一切前罪,概从赦宥。”
“若果能助王师克复蔚山、擒斩倭酋,朕必不吝爵赏,赐尔侯爵,尊享荣宠。”
“然兵者大事,蔚山道路复杂,尔当密筹机宜,详报城内虚实:倭寇兵力布置、蔚山道路详图、粮械数目,画为图表,以期里应外合,一举奏功。”
“切记:事涉机密,行动务迅,勿贻倭寇可乘之隙。”
“钦此!”
何庄览毕,慷慨道:“陛下,此条件,尚可喜或许心动。”
“此信一出,又够尚可喜和倭寇忙一阵子的了。”
崇祯点点头,笑道:“他学苦肉计,画虎类猫。”
“兵法,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等他们忙碌两日,郑成功的水师,应该就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