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参加伦敦科技圈的各种创业活动、DemoDay,这种活动很多,是接触初创团队的好机会。三是通过一些在线的天使投资平台或者专业的中介机构。当然,最开始可能更需要咱们自己的人脉和主动发掘。”
庄欣怡更关心风险控制,“投早期项目,失败率肯定很高吧?怎么控制风险?”
“这是个核心问题。”盛镕肯定道,“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所以,策略要注意,一是投资要分散,不能把所有钱押在一个项目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第二,做好尽职调查,虽然项目小,但团队背景、技术壁垒、市场前景这些基本功课要做足。”
“第三,设定清晰的退出机制,比如几年内被大公司收购,或者后续融资时我们转让股份退出。最重要的是,咱们得有这个心理准备,投十个项目,可能七八个都黄了,但靠那一两个成功的,把整个基金的收益拉起来。”
韩远征显然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筛选标准和评估流程,以及我们各自的人脉和知识背景,都能用上。”
一直沉默的罗婵这时开口了,问题很务实,“管理上呢?资金怎么托管?投资决策谁来做?收益怎么分配?还有,运营成本怎么办?比如盛镕,你花时间看项目、做分析,总不能是义务劳动吧?”
盛镕端起酒杯抿了口,当是润润嗓子,也是组织语言。
“这几个问题。。。。。。资金必须进行第三方托管,找有牌照的银行或者专业托管机构,确保资金安全,不能是我们谁自己揣兜里。”
“投资决策,可以由普通合伙人,也就是管理公司来做,但可以设立一个投资决策委员会,吸收部分重要的有限合伙人参与,设定一定的投票机制。”
“至于收益分配,行业惯例是,优先返还LP的本金和设定一个门槛收益率,超过部分,GP通常可以提取20%左右的业绩报酬。”
“还有运营成本,包括办公、差旅、尽调费用,以及管理团队的报酬,可以从基金的管理费中支出。管理费一般是每年收取基金资产净值的1。5%到2。5%。具体比例都可以在合伙协议里约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盛镕环顾一圈,“说白了,如果我们真做起来,我可以在业余时间投入精力,远征也可以。我们可能需要招募一个非常精简的团队,或者外包一部分行政和法律合规工作。一开始肯定会比较辛苦,但如果基金能做出业绩,管理费和业绩提成就能支撑它的长期运作,甚至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
韩远征趁机总结道,“总的来说,这件事的意义,不在于我们一开始能赚多少钱。而是给我们一个平台,一个实践的机会。把我们学到的、看到的,真正应用起来。”
“通过投资,我们还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和创业者,拓展我们的视野和人脉。哪怕最后基金清算时,我们只是不亏不赚,或者小有盈利,这个过程本身带来的成长,我觉得就值回票价了。”
“当然,如果能抓住一两个未来的明星项目那更是意外之喜。”
“怎么样?大家觉得这个想法?”
餐桌上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与之前不同,带着思考和权衡的意味。
罗耀辉若有所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庄欣怡和刘真小声交换着意见,脸上既有兴奋也有顾虑。罗婵则显得比较冷静,似乎在判断这个计划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而李乐,自始至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吃着东西,偶尔喝口啤酒,目光平静地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和反应,在欣赏一出名为“创业梦想”的活剧。
他心里清楚,这个提议看似美好,背后牵扯的远不止是商业计划书上的那些条款。
而且,这些人,好像都没怎么讨论一件事儿,那就是,十万镑的门槛费多不多?啧啧啧,都是不差钱的主啊。
韩远征见一群人消化得差不多了,便笑着举杯,“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大家不用马上做决定。就是个想法,抛出来一起探讨。觉得有意思,回去再慢慢琢磨,跟家里也商量商量。”
“觉得不靠谱,也没关系,就当饭后闲聊了。来,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