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金川林场的时候,郎书记还是下来了,没好意思再让瞿明理带,瞿明理也就下了车和他一起走。
两人进了林场直奔河边,行出一段路,就远远看到了那长长的砖墙。
“占地面积有多少亩?”
瞿明理问了郎书记一句。
郎书记如实答了,“菌种培育室和办公室占地没多大,都是耳场,毕竟种一次就能收三年,明后年还得接着种。”
想起之前刘局长质疑的话,又补充,“严雪同志去年试种的今年也出了,比林场新种这批出的还多。”
瞿明理就没再说什么,两人推了车进去,刚好看到里面木耳晾晒装箱的忙碌景象。
郎书记还是做过点功课的,跟瞿明理说:“小严这个晾晒也比较讲究,一会儿您可以看看。”
瞿明理注意到的却是坐着轮椅双腿空空的许万昌,和正在逐一检查木耳是否晾晒完成的郭长安。
他其实很少在澄水看到残疾人,来澄水之前也很少看到。倒不是因为残疾人少,而是残疾人根本就不方便出门。
没想到一进严雪这个试点就看到了两个,还显然是在试点里工作的,这着实让他有些意外。
不过没等他问,严雪已经听到动静出来了,笑盈盈跟两人打招呼,“瞿书记,郎书记。”
身形娇小的姑娘穿着简单干练的半袖衬衫、长裤,下摆没有扎进裤腰里,遮住了已经有些显怀的肚子。
瞿明理也就暂时收回了视线,笑着说了一句:“搞得不错啊,收这么多了。”
“干木耳不压秤,看着多,其实没多少。”
严雪笑着引两人进去,“大家停一停,镇局的瞿书记和郎书记来咱们这视察了。”
又着重介绍了瞿明理,“这位就是镇局的瞿书记,没有他大力支持,也没有咱们试点的建立。”
那这必须得欢迎,众人立马停下动作,鼓掌的鼓掌,问好的问好。
“我就是来看看,同志们忙自己的,不用管我。”
瞿明理压了压手,还是注意到人群里有一个姑娘始终一言不发,还是被人轻轻碰了碰,才知道严雪开始说话了。
看来严雪这里不只有两个残疾人,他忍不住多看了严雪一眼,“听郎书记说你这晾晒还有讲究。”
“确实有。”
手边就是正在晾晒的木耳,严雪直接指过去,一一向瞿明理做了讲解。
瞿明理边听边点头,看完前院的晾晒,接着就是后院的耳场。
严雪没有一个人过去,还叫上了郭长安,“你去拿记录本,给瞿书记讲一下耳场的情况。”
又给瞿明理介绍,“这是我们试点的观察记录员郭长安,对菌种培育一直很感兴趣,去年就没少给我帮忙。当时林场发大水,还是他当机立断,和母亲一起帮我保住了菌种。”
没想到这还有一个是技术岗,瞿明理郑重了神色,伸出左手与郭长安握了握,显然是在照顾郭长安的不便。
郭长安自己倒挺坦然,回办公室拿上记录本,拄了拐杖跟两个人向后院走去。
自从试点建立,事情变多,严雪就没法经常观察了,都是他在做记录,“耳场这边目前是分成了两个区域,东边这一片,是用去年严技术员种的木耳留的种,西边则是去年的野生木耳。”
瞿明理一听果然有兴趣,“哪边长得更好,产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