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慕擎一听,小嘴瞬间张成了“O”形,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满脸写满了惊讶。
他心里不禁为永琰暗暗捏了把汗,下意识地攥紧衣角,目光在乾隆和永琰之间来回游移。
他暗自思忖:这问题可太难了,琰哥哥能答得上来吗?
永琰听后,微微皱眉,目光低垂,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片刻后,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条理清晰地说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以为,‘礼不下庶人’并非是对庶人无需行礼。
而是鉴于庶人整日为生计奔波忙碌,难以周全那些繁琐复杂的礼仪。
所以应简化礼仪规范,使其更契合庶人的生活实际,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
而‘刑不上大夫’,并非大夫犯罪不用刑。
实则是考虑到大夫身为朝堂的表率,需保留其体面与尊严。
若有犯事,可采用赐死等相对隐蔽的惩处方式,以此维护朝堂纲纪与大夫阶层的威望。”
永琰稍稍停顿,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在当下朝堂与民生中,权衡之道在于,对于百姓,当以轻徭薄赋、普及基本礼仪教化为重。
让百姓在安居乐业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尊崇礼仪;
对于大夫,则要明确赏罚机制,既赋予其相应的地位与尊严。
又要用律法严格约束其行为,使其不敢肆意妄为。
如此,方能上下有序,国泰民安。”
乾隆静静地聆听着,脸上虽未显露明显表情,但眼中却隐隐流露出一丝赞赏。
待永琰说完,乾隆微微点头,“回答得不错,条理清晰,见解独到,看来这半月你确实用心钻研了。”
说罢,乾隆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永琰身上,又抛出一个问题,“《礼记·学记》中讲‘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依你之见,这‘道’所指为何?
于治国理政,又有何关联?”
永琰面色沉静,略作思考后答道:“皇阿玛,儿臣认为这‘道’既包含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也涵盖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
玉石需精心雕琢,方能成为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