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在杜预这首诗,特别是那句杀伤力十足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激励、鼓动下,眨眼间,已然人去楼空,走的七七八八,纷纷去奔赴关山、投效杜预,剩下继续读书者,不过十之一二,还在犹豫不决。
朱旭老夫子,眼前一黑,气得当场就口吐白沫,倒地不省人事。
“杜预,我XXX···”
连大唐最高学府国子监,都如此人去楼空,被杜预激励地投笔从戎,其他各处府学、县学、学宫、学院情况,可想而知。
大唐年轻人的志向,从之前“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过往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被杜预这首慷慨激昂、煽动力十足的诗,激励的热血沸腾、血脉贲张,奔赴前线去了。
战诗,镇国。
大唐全国,士农工商,学界士人,深深受到激励,也随之展开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投军热潮。
学生纷纷放下书本,三五成群,相约前往前线效力,朔气传金柝、关山度若飞,嘴里还念诵着:“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游侠浪人,也在酒楼瓦肆中慷慨悲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酒后,纷纷鲜衣怒马,骑马旋风般奔赴河北前线。
连过去反对丈夫、儿子出征的老妪、妻子,也转变态度,在家中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老于泉下?死于卧榻之上?若你一心要建功立业,我等当全力相助。”
原本承平日久、积贫积弱、武德羸弱,受安史之乱重创的大唐,从上到下,掀起了一股参军报国、建功立业的狂热。
太后正在看着林如海拟旨,审查将杜预入阁的旨意,却听到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战诗,凝望河北,沉默许久,嘴角微翘。
玉真公主旋风般冲进来,兴奋道:“母后,杜预又作诗了。整个金陵都沸腾了,那些学子们都无心学习,士族、寒门子弟,无分出身,都在各家嚷嚷着,要去前线,投效国家,扫平关山五十州呢。”
范相脸色难看,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