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家祖左宗棠在线阅读全文无弹窗 > 第274章 蛋白质与灵丹妙药(第2页)

第274章 蛋白质与灵丹妙药(第2页)

而在一战前后,随着医疗保险在中国兴起,在左念微的推动下,中枢政府于1915年推出了第一个政府组织的社会医疗保险——基本生育保险。

而在欧战之后,中枢政府的财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本位面的中国拥有原位面历史上所不具备的充足财力。

充足的财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也让政府有了更多的选择。

从1918年开始,政府出资在每个省新建至少一座医学实业学校。

这些学校总共招募两类学生,首先,入学的学生全部是中等学力水平的青年男女,其次,一部分进行为期一年的速成医生培训,而另一部分则进行为期三年的正式的常规医学教育。

然后,将这些人派回家乡,前者进入村镇医院或诊所,后者则进入镇或县城医院,以十年为工作周期,期间不得离开所属医院,五年后,速成医生可以参与当地卫生局的医学考试从而转正。

不论速成医生或正式医生,均根据当地平均薪资发放双倍薪酬,同时享有与当地政府雇员等同的津贴,速成医生与镇政府同级雇员等同,正式医生则与县政府雇员等同。

其中的薪酬和部分津贴由中枢政府报销,因为这些省份的地方政府本身也就没什么钱。

另外,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一些人还提出组建流动医院,即组建车载流动医院,在乡村地区之间巡回,提供相对于村诊所更专业、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每个车载流动医院由四辆卡车组成——生活车,运载医生和护士的个人用

品;药房车,运载各种药品;诊疗车,运载发电机和医疗设备;手术车,运载可开设临时手术室的用具。

这些流动医院应该做到内陆省份的每个县都至少有一个,巡回游弋在每个乡停留开诊。

逐渐铺开的医生队伍也让一些事情得以推行。

1921年,由细菌学家阿尔伯特·卡米特和兽医卡米尔·介林研发的可以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第一次被接种到人体中,并在后面的三年里接种了二百余名婴儿并预防了结核病,得到了检验。

1924年,他们公布的研究成果,巴斯德研究所开始大规模生产疫苗并将其分发给世界各地的众多制造商。

1926年,上海医院从法国引入卡介苗菌种,并开始在本土生产。

1927年6月,中枢政府发布了《卡-介疫苗推广方案》,开始强制推行卡介苗的接种。

然而,卡介苗是一方面,药物就又是一方面了,各类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也是医疗事业进步的关键。

1918年,湘雅医学院的学生汤飞凡发现了青霉素,随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但菌种的限制依然极大的影响着青霉素的研发工作,近十年间,全国多支团队都困顿于此,若非左念微力排众议,恐怕他们都已经解散了。

与之相同的还有云南医学院和广东医学院的链霉素研究团队,都在奔波于搜寻优良菌种的道路上。

相比之下,另一种药物就要更容易一些了,也就是磺胺类药物,人类在二战前便大规模使用的消炎药物。

1916年,根据左念微的描述和要求,化学家范旭东成功合成磺胺,随后开始了相关的药理研究。

磺胺经由由乙酰苯胺经氯磺化、胺化、水解、中和制得,其制作工艺并不算复杂,容易普及,不过磺胺本身存在较大的毒性,因此一般都是合成药物使用。

到1925年,上海医学院和上海制药厂、荣安制药公司等公司共同开发出第一款合成药物——“定风温”(百浪多息,Prontosil),用于肺炎治疗。

至此,磺胺类药物开始出现在世人眼中,各国科学家纷纷对此进行研究,不过两三年时间,便涌现出上百种合成物。

1926年,荣安制药公司研究室又与巴斯德研究所联合研发了“舒乏定疾”(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其属于广谱抑菌剂,对大部分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抑制效果。

对于这份成果,中枢政府也予以高度重视,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迅速展开,而志愿者也非常好找,在这个时代,磺胺类药物就是神药,不良反应和死亡风险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其动物实验效果颇好。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