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明代永乐年间的官窑。”楚啸天说,“从青花料来看,用的是苏麻离青。这种料含铁量高,烧制后会有黑色结晶斑点。”
他指着瓶身几处:“您看这里、这里,都有黑疵。这是永乐青花的典型特征。”
孙德邦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不错,分析得头头是道。”他说,“但你忽略了一点。”
“什么?”
“这瓶子是假的。”孙德邦笑道。
楚啸天愣住了。
“假的?可是……”
“你的判断没错,它确实仿的是永乐官窑。”孙德邦走过来,“但你看这底款。”
他把瓶子翻过来,露出底部。
上面写着“大明永乐年制”六个字。
“永乐朝的官窑瓷器,极少有款识。”孙德邦说,“即便有,也是刻款或印款,不会是写款。”
楚啸天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鉴宝这行,细节决定成败。”孙德邦语重心长道,“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破绽,就能让价值千万的宝贝变成一文不值的赝品。”
楚啸天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接下来几天,他跟着孙德邦学了很多东西。
从瓷器到玉器,从铜器到字画。
每样东西都有门道,每个朝代都有特征。
楚啸天学得很快,也很刻苦。
白天在店里帮忙,晚上就在房间里研究《鉴古录》。
有时候看到深夜,都忘了时间。
这天晚上,楚啸天正在研究一幅古画的鉴别方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