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并未就此消沉,而是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待太后王政君临朝听政后,王莽的机遇来了。太后念及他的才能与过往功绩,再度委以重任,让他成为辅政大臣,出任大司马,并获封“安汉公”。
从此,王莽总揽朝政大权,他开始大肆诛杀异己,将那些反对他的官员或贬或杀,同时广泛培植党羽,在朝廷各部门安插自己的亲信,赢得了众多人的拥护与支持,势力愈发庞大。
孺子婴在位期间,王莽以摄政之名,实际掌控天子之位。
他表面上对孺子婴恭敬有加,实则将朝政大权牢牢握在手中。
公元9年,王莽野心膨胀,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便废黜孺子婴,公然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并改元“始建国”,开启了他所谓的“新朝”时代。
此后,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托古改制措施。
他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试图恢复周代的井田制,期望通过这种制度重新分配土地,缓解社会矛盾,但由于脱离实际,引发了地方豪强的强烈反对。
他还筹备迁都洛阳,以图政治中心转移,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控制,然而这一举措耗费巨大,且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他将奴婢改称“私属”,严禁买卖交易,本意是改善奴婢的处境,但却触动了奴隶主阶层的利益,导致政策难以推行。
废除沿用已久的五铢钱,发行龟币、贝币等上古货币,结果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不堪,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
推行五均六筦政策,试图控制和垄断工商业,限制商人过度逐利,但由于官吏腐败,政策执行变形,反而加重了百姓负担。
恢复五等爵位制度,频繁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使得朝廷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征收重税,极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许多百姓为了交税倾家荡产。
大兴土木工程,建造豪华宫殿和陵墓,使得劳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
同时,他挥霍无度,大肆发动战争,对外扩张,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农民起义,他残酷镇压,手段残忍,致使人口锐减75%,史载“百姓虚耗,十有二存”,社会陷入一片混乱。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的统治摇摇欲坠。
在混乱之中,王莽被杀,结束了他长达15年的统治,死时69岁。
王莽一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