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的时候,向宗良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了。
“景弼兄安好!”
“君素安好!”
两位皇亲国戚碰了面,却并不是太高兴,反而有些愁容满面。
主要是,他们两人的哥哥现在已经是大宋外戚之中的‘贤臣’了。
自从高公纪、向宗回去了熙河路,朝野内外,对这两位国亲的吹捧就多了起来。
尤其是随着熙河那边的棉花田,越种越多。
有识之士,都开始加入了吹捧行列之中。
虽然,偶尔有些杂音,会有人杞人忧天,担心外戚坐大,希望调离这两位国亲。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位在熙河做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按照赵卨上书的奏疏说就是:管勾熙河兰会边防财用公事臣宗回、公绘,在熙河遵朝廷典章,外抚羌、狄,内安百姓,兴学重教,可堪良臣也!
反正,他赵卨也不想升官更不指望能拜任宰执,所以直接放开了吹!
不止赵卨这样说。
熙河地方上的汉、羌豪强,甚至是横山里的羌人头领、吐蕃的大首领们,也都对这两位国亲大加称赞。
若只是称赞,也就罢了。
关键,向宗回、高公纪的政绩也相当亮眼!
他们到任不过一年,却已经要连续两年超额完成朝廷给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制定的买马额。
不止如此,人家还没有花太多钱。
买回来的青唐马,虽然质量上说不上多好。
可胜在价格便宜啊。
均价才三十贯一匹的马,而且,大都是用绢布、铁钱以及茶叶、食盐支付的买马钱!
这还要啥自行车?
反正,朝廷是很满意的。
省钱啊!
此外,他们督造的资圣寺,也没花什么钱。
根据当地的走马承受以及地方文武大臣的报告。
资圣寺的建设、用工,基本都是吐蕃人和横山的羌人甚至是党项人包圆了的。
人家去资圣寺朝圣的时候,无比慷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据说光是吐蕃邈川大首领温溪心一次朝圣,就向资圣寺供奉黄金百两,白银五百两,香油两千斤,还献马五百匹,以助佛事。
另外一个大首领溪巴温,更是曾出‘丁壮千人,以助修寺’。
其他人,也都是这么个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