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燕辰今年才二十八岁。
一个二十八岁的从七品武臣,前途不可限量!
御龙直将士,则各以功劳转迁,几乎人人得官,虽然大部分都是不入流品的公据、甲头、守阙军将。
可这也是官呢!
而且财帛赏赐,非常丰厚,人均拿到了百贯以上。
随军南下的军医们,则由燕辰按照赵煦早早的让制定下来的KPI考核制度,进行定级。
总的来说,就是按照治疗伤兵的数量、伤势、治愈率进行考核。
然后以东班诸司正副使,给这些人厘定官阶,然后纳入磨勘序列。
当然,能被定级的人是很少的。
大部分,都是拿些赏钱,然后录为太医局或御药院的吏员。
不过这也相当于,拿到了一个事业编。
对那些在一年前,还只是一个白丁,属于被统治阶级的实习军医们来说,这也算是一种阶级的跨越了。
不说人人都开心吧,最起码大多数人都是满意的。
所以,其实现在两宫能做的,也就是对那些高级文武大臣的赏格升迁进行厘定。
两宫没有在意赵煦的这些小动作。
不过是些琐事、小事罢了。
就算给她们来拿决断,她们也懒得管,都是交给吏部、枢密院去做的。
却不知,这些看似琐碎、细小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如此一来,赵煦就把手完全伸进了御龙第一将。
中低级军官、士兵的赏赐、升迁、转官,全部都是他这个皇帝亲自批示、干预的结果。
拔擢之恩,知遇之恩,自古素来最重。
换而言之这支部队,以后脑门上就贴了赵煦的名字了。
两宫或许知道,但她们一个不想管,一个巴不得赵煦早早掌权,最好快快长大,给她生上十七八个皇子、公主好让她早早的当太母。
所以,赵煦做这些事情非但没有阻力,反而无比顺畅。
太皇太后看着向太后和赵煦,都无意和她争夺封赏有功大臣、大将的权力,非常满意。
于是便开始了自己的决断。
“广西转运使苗时中,转运粮草,组织青壮,输送钱帛,从无怠慢,可迁一官。”
“太母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