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讲学这么多年,教了那么多学生。
他太清楚学生,特别是聪明的学生一旦逆反了,就会做什么事情!
而盱江先生,就是程颢开出来的药方。
一个不那么激进,却又能和王安石三经新义争夺营养的学说。
天子若先读盱江先生的文章。
大臣们观察后发现,天子并未急躁,也并未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后,就该将三经新义和字说,也敬献御前。
对的地方,应该称赞。
毕竟,王介甫的学问是如今的显学,也是大行皇帝最喜欢的学说。
天子又以孝子自居。
一味的诋毁、污蔑、攻击王安石,甚至不顾事实扭曲王安石的文章和学说。
那么聪明的天子,怎么可能被大臣们三言两语就糊弄过去?
看不起谁呢!?
程颢虽然在伊皋书院,距离汴京数百里,但也听说了那些天子的事迹。
所以,要实事求是!
王安石对的地方要夸赞,要不吝赞美!
而王安石错的地方,也要指出来,还要说明为什么错了。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后人哀之而不戒之’的悲剧。
只是这些话,程颢不方便说,他也没有精力再说了。
他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
只能希望程颐可以自己领会了!
程颐听着,低下头去:“兄长之命,我当谨遵!”
“善!”程颢慢慢的闭上眼睛,轻声说道:“义礼知信皆仁也!”
“唯以诚、以敬方能存仁!”
说着,他紧闭的双眼就仿佛看到了明媚的阳光。
那是汴京城的阳光!
他也仿佛回到年轻的时候,坐在他对面的人,正在对着他微笑:“伯淳啊……来与吾再谈一次《易经》如何?”
程颢笑起来:“是子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