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层的一面,那就是李仕山在一堂堂课上,向这些未来的地方大员们,反复灌输着自己的施政理念、发展思路和价值取向。
这些理念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滴水穿石,日积月累下来,总有一些种子会在某些人心里生根发芽。
而这些认同者、他便是李仕山未来潜在的、最坚定的政治盟友。
这股“志同道合”的力量必然会在未来某一天,成为自己的力量。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系于眼前自己的老师武德沛。
对于武德沛所做的一切,李仕山自然投桃报李。
不仅在项书记面前为武德沛说了不少好话,更是在武德沛当副书记和市长的时候,给予了不少业务上的帮助。
这可以说是他们师生是互帮互助,实现共赢。
李仕山对于讲课那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他的课,从不照本宣科,全是结合谷山实践、刀刀见血的“干货”,然后配上他那独有的、插科打诨式的幽默风格,让艰深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无人不赞。
这也让学院看到了李仕山的价值,不仅增加了他的课程,而且逐步地让他给更高级别的官员授课。
今天这堂课,就是给组织部在燕大开设的“新时期高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学员。
这些学员级别最低都是主政一方的正厅级或者是掌握着政策制定话语权的司局级领导。
这堂课对于李仕山来说可是相当重要,这是又一次传播自己理念和进一步扩展自己人脉的机会。
这堂课的教案他可是准备了一个月之久。
视线转回武德沛办公室内。
沈欣对于李仕山谦逊之词,微笑着说道:“李市长,还是太谦虚了。”
“你在燕大那篇博士毕业论文——《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我可是仔细拜读过。”
“论文里面关于‘特色资源引爆县域经济’、‘构建韧性产业链应对风险冲击’、特别是‘新时代下政府与市场边界再厘定’的论述,观点犀利,论证扎实,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说到这里,沈欣顿了一下,“你的这篇论文不仅是我看了,许多领导和专家也看了,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次你的课,会有不少领导和专家过来旁听,你要做好准备。”
随后沈欣说出了自己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