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犁汉笔趣阁免费阅读 > 第七百八十一章 冲锋(第3页)

第七百八十一章 冲锋(第3页)

而在汝南至庐江之间,其淮水南侧多是从大别山发源下来的支流,这些河流短促流急,水量丰富,自古就有“山水”之称。而在淮水北侧的支流坡平湾多,水流缓慢,自古就有“坡水”之称。

这两处地方就蕴含了巨量的水资源可供应战马。

而最后一点,就是要给马吃盐。这一点在漠北这些地方是很容易解决的,因为这里多是内陆河,因为不通大海,这些河多盐卤,所以战马在喝水的过程中就补充了盐分。

而南方几乎大部分河流都是通达江河的,所以就只能人工补充盐分。而汝南所处的淮水边,正是下游盐场转运的必经之地,能很方便的为马匹供应盐水。

和漠北比,这样的养马方式自然是代价高昂,但却也是南方为数不多养马的手段了。

也正因为汝南有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一直苦缺战马的袁绍,将淮水两岸的旷野大泽专门留下,用来蓄养战马。

数年下来,苦费经营,两淮草场得马万匹,其中大半都被用到了这一仗上。

其实,袁绍并不知道,在他的后世,中唐以后,蔡州兵能称雄中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片牧场。

此前,袁绍在战前就将麾下各营的突骑集中到了西侧的坡后。

许攸这些幕僚并不是酒囊饭袋,他们很清楚,一旦本军在左翼采取从侧翼包围的战术时,对面的泰山军肯定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如此,可见的,泰山军肯定是要集中突骑力量主攻己方左翼的。所以为了迎击泰山军的突骑,袁绍才将军中大部分的骑军力量集中在了那里。

只有骑军才能消灭骑军,这是战场的至理名言。

甚至,为了调度这股从不同军序归拢来的骑军力量,袁绍还专门将郭诞提拔为了骑大将。

郭诞是颍川郭氏的俊秀,在袁军众多军将中是能文能武的典型,再加上其人长袖善舞,非常善于调和各家,正适合统此突骑。

而郭诞也的确名不虚传,自开战以来一直按兵不动,甚至当敌军忽然从北面密林中冲出时,他也按耐住了麾下各骑将焦躁的心。

当时在后坡,密密麻麻的战马横躺侧卧,他们的主人时不时张望着前方,期望看到郭诞下达的出击令。

但郭诞实在是过分冷静了,无论麾下如何请令,他都不为所动,眼睛死死的看着战场。

他在等一个时机!

三刻后,时机果然到了,可能是本军的战力实在拉胯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本军侧翼就垮掉了两个军。

甚至的只有逢纪那个军还在苦苦支撑。

但在大败的同时,战机也随之出现。原先齐整的泰山军突骑随着不断分兵,只有不到千骑的规模停留在战场外围。

而郭诞在看到那面高耸着的大纛,上写“大泰骠骑将军田俊”,终于确定战机出现了。

为了保持机密行军,郭诞没有选择吹号角出兵,而是让扈兵们一个个骑到后方各营去传达出击令。

很快,各营陆续传来欢笑声,随后是此起彼伏的“上马”声,骑士们夹着马槊,清点好箭矢、武具,就在各自骑将的率领下,向着郭诞这里汇聚。

前方战场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这个时候,高干那边的军团已经溃散大半,眼见着那面大纛都保不住了。

但就是这种情况,郭诞却依然好整以暇的排布着军队,他将全军四个骑军部分成了四十个横队,每队五十骑,就好像一块长条一样,布置在坡后。

随着郭诞最后一声高吼,随后其人将马槊一指,侧边的两千骑就如同潮水一样泻了下去。

袁军骑队的行止是非常有章法的,先是前进命令下达,紧接着,号角手们就开始吹奏“慢步”的号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