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后路是什么呢?那就是壁垒战如果失败了,那最后的路子就是死守太原,太原有三年积粟,城池坚固,只要这些豪族们和他站在一起,丁原就有决心守他个三年。
到时候,泰山军还真的能熬三年不成?
在道边,丁原目送郭琳大军远去,心里分为不舍。看着自己的肱骨踏上前线,丁原的内心充满孤独和不安。
孤独是因为他要独自面对那些太原豪强,不安是因为对未来的迷茫。
说实在的,人就是这样。即便他规划了再好,但丁原到底还是没有真的打过这样的战术。
你没经验自然心里就没底气。而有经验,但最后结果没成功,你同样没底气。
人为何总痴迷于过往的成功经验?就是因为这是一种安全的幻觉,既然过去可以成功,我现在依旧可以,而有了这种自信,反倒真有那么一二成功的可能了。
现在丁原就是这样,他心里没底啊。
别人尝试一下新的,再坏的结果也坏不到哪里去,但他可就要丢命。
此时,在肱骨走后,丁原心里急切地想要一个能给他心理安慰的人,这个人他心里有人选,就是之前单车入营的王允。
不行,还是得给老董写信,你既然兵马不给,猛将也不给,他王允得放吧?
于是,一众太原豪族们就看到他们的刺史丁原刚刚撒泪送别出征大军,转眼就看到他眼泪一抹,脚步不停的就回城了。
一时间如令狐氏、温氏、祁县王氏、晋阳王氏等豪族议论纷纷。
这些大族的族长们自然持重,当众要表现着世家的风仪。但一些小辈们就不用这么顾忌了。
其中有个非常年轻的令狐氏族人,叫令狐邵,他就忍不住对边上的一个叫王凌的祁县王氏族人问道:
“裹头,你说咱们这个刺史是不是吓破了胆子,一惊一乍的,我看咱们太原是要保不住啊。”
此时的王凌还没有及冠,所以还没有赐字,于是亲近他的人都以他的小名来称呼王凌。
这个裹头的名字是王凌出生时的面相得来的,一副缠头裹脑的样子。
听好友说这丧气话,王凌忍不住了:
“行了,我还不知道你?你不就是想从我嘴里套点话来吗?我也不瞒着你,只告诉你一件事,咱们去往长安游说的人回来了。”
这个时候令狐邵忍不住了,急切问道:
“怎么样,援兵要来了?”
在见到王凌自矜的点了点头,令狐邵忍不住锤了一下手掌。
再稍微抑制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他又忍不住好奇,问道:
“虽然知道你们王氏在长安的关系广,但还是想问问你们用什么手段让董太师答应出兵呀?”
见王凌依旧自矜,但却一句话不说,令狐邵酸了一句:
“也是,应该是花了不少代价。”
王凌内心哈哈大笑,然后还是不说。
这令狐家啊,数百年前也是太原的霸主之一了,但到现在也就是这样的视野和格局了。
纵然是族内最翘楚的令狐邵也认为这事所费不菲,但其实他们啊压根不了解他们王氏这种上层世家到底是如何运作一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