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逸所预想的风波并没有等很久,仅仅是高殷的头七刚过,高洋一开朝会,“逼宫”的人就来了。
邺南城的太极殿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出列,递上了自己的奏折,然后默默的站在一旁不说话。
高洋无奈的翻看奏折,随即面色难看,却又没有发作。
“太子乃国之根本,太子稳固,则江山社稷稳固。微臣请陛下早立太子!”
这位穿着红色官袍的白发老人对着高洋深深一拜,虽无逼宫之态,却有逼宫之意!
此人为谁呢?原来他叫张耀,字灵光,上谷昌平人。
历史上此人乃是北齐六朝老臣,为人正直简朴,恭敬谨慎,勤勉敬业,尤对史学一道颇有研究。
年轻时初任北魏官使给事中,后改任司徒水曹行参军。
公元531年,他追随高欢于信都起义后,历经高祖、世宗、显祖、废帝、肃宗、世祖六代皇帝。
不过,就算是身份尊贵,资格老,高洋如果想动手,也不会手软的。
关键是此人还有一个另外的身份,原宿卫军长史!宿卫军的军令都是从此人手里发出去的。
张耀关系广,资历老,能服众。关键是,此人跟杨愔不同,他和赵隐一样,在朝中是不结党的,也是孤臣,而且现在基本已经退居二线!
他现在也五六十岁了,没几年好活,站出来并不是为了给自己争什么。
这样的人出来建议高洋赶紧的立太子,可谓是一切出于公心,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
饶是高洋平日里行事有些乖戾,也不敢对张耀做什么事情,如果真动怒杀了此人,以后北齐朝堂内外将会君臣离心,没有一个人会内心里尊他为皇帝了。
如果高伯逸在此地,一定会大赞毒杀高殷的幕后黑手才智出众,揣摩人心真是无人能敌!
换个人出来,说不定直接就被高洋当场格杀,而张耀站出来,高洋只会感觉无可奈何,满心悲愤!
“张爱卿是何意?太子尸骨未寒尚未下葬,你这就要另立太子?”
高洋冷笑着问道。
可是张耀这人脾气硬的很,虽然不会顶撞对方,但他坚持的事情是不会松口的。
张耀从群臣中出列,对着高洋深深一拜道:“太子既然已经去了,那他就不再是太子了。国家不能没有太子,否则动摇国本。
请陛下大节为重!”
张耀义正言辞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