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农村的小手工业,也是今天上明天就被关停了,打不尽的嘴上官司。
“你在我这说话倒是轻省,可你不知道我要面对多大的压力。
下面一些人,已经开始隔空对骂了。
这也是我不得不听一下老苗意见的原因。
有些事再做,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之前你那一份技术梗概,等到开会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呢!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许多事不是之前了,没有一言九鼎的人物,做事太难。
换一个压力小一些的办法,不然你说了我也做不成。
我那亲家也是一样的。
眼前的门槛人人都有,我这的不低,他那边的更高。
他也不是不想求同存异,他说了,有一股大势,推着他不得不动。
这就是伱说的客观条件了。
我们这些人,身上的担子太重,面前的门槛太高,只怕跨不过去,就要摔死的。
真是怀念领导他们在的时候,可惜了……”
简单说了一下自己要面对的压力,杜老爹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
许多事阻力太大,阻拦太多,到如今,杜老爹这边也有些不堪重负了。
“爸,那就只能一点点的自己来做了。
之前做了小手工业,成立了小作坊、小厂子的地方。
有了收益,也不是让他们直接大秤分金、小秤分银的。
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关键点的破局,一点点的改善,才是道理。
没路的修路,没水的打井,打井也打不出水的地界,那就修渠。
许多事,各地也是有参照的。
我看您不如汇总一下,写成一套发展全书,让下面看看,其他村子是怎么做的。
许多事,也是有其成例可循的。
这类汇总,说实话,就不要唱高调了,怎么实惠怎么来,怎么能成事怎么来,才是关键。
咱们做事之前,首先要把自己脑中的门槛拿掉不是吗?
这样的汇总出来,肯定会饱受诟病,但其实际作用也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