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新战国七雄5 > 非不喜请跳过后面有1章 晚唐五代北宋杂谈(第4页)

非不喜请跳过后面有1章 晚唐五代北宋杂谈(第4页)

后世总结原因时,总是说是因为过于优厚的待遇把这支虎狼之师养废了。

什么神策军的收入是其它军队的三倍有余、赏赐丰厚、优先晋升等等,导致飞扬跋扈、不事训练等等。

呵,这话听得,大概就跟说宋禁军、清八旗因为日子过得太好所以才失去战斗力一样。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很多人心目中,一支强大的军队,似乎就不应该像个俗人一般追求物质待遇,须得像红军一般饿着肚子过草地,像志愿军一样就着雪水吃炒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历史上的强军,无论中外,都有着良好的待遇。

哪怕是很多人心目中有着钢铁般坚定信仰的新中国军队也是一样。

这是人性决定的,这个世界上有圣人,有小人,但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追逐更好的生活是他们的本能。

谁能够提供更好的前途,他们便愿意为谁效力。

神策军最有战力的时候是唐宪宗时期,这段时间是中晚唐财政收入的巅峰,三千多万贯石。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以当时大概斗米五十文的物价折算,也就是五千来万石的粮食。

唐石较小,折算成明清石米,还不到四千万。

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乾隆年间四千八百多万两外加八百万石粮食七成多点,跟万历年张居正改革时期约莫两千万两出头按粮价折成的四千万石粮食收入差不了多少。

非常难得,毕竟唐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南方土地开发程度肯定是不如千年后的,还有些根本不鸟中央、一毛钱都不上交的刺头藩镇和虽然还算恭敬但难免有些阳奉阴违意思的半刺头,能收到这么多,的确是穷尽民力了。

大清国八旗绿营加一起八十万,大明初年军户制的时候不算,改成募兵制后也有八十多万的兵额,这大唐中央养个二十万人应该是很轻松的吧?

实际上并没有,因为跟大清国中央独大不一样,中晚唐的财政分配模式是上供(供应中央)、送使(归节度使)、留州(留给各州)各占三分之一,朝廷实际能够使用的也就只有一千二三百万石。

地方强势,中央只能妥协,不然再来几个朱泚、李希烈,大唐就真的玩完了。

一千三百万石,抽六成出来养兵,这个比例绝对不低了。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王朝军费开支能达到一半就非常惊人了。

在位期间穷兵黩武,军事开销占了财政收入七八成的我大清十全老人,不打仗的平时年景,也才拨付了不到财赋四成的钱粮给兵大爷们开工资。

七百多万石的军饷,发给二十万中央军,是个什么水平?比乾隆前中期的八旗兵待遇稍差一点。

二十万八旗兵年耗饷七百多万两银子。

十全老人前中期银子还比较值钱,一石米也就一两银子或稍多点的水平。

这些银子算下来也能买个六七百万石粮,外加每个正兵每月一石粮食的补贴,八旗兵每年军费折成粮食约莫九百万石出头。

十全老人晚年之前的旗丁还是有些战斗力的,唐宪宗的神策军也不差,所以才能压服各路藩镇,连桀骜不驯的河朔三镇都暂时捏着鼻子认下了中央派去的节度使。

但是王朝越到后期,就越会被财政问题所困扰,但具体反映到每个朝代却也各具特色。

大清国是被通货膨胀所困扰,表面上看岁入没有减少多少,实际购买力却严重下降。

而大唐这里却面临着严重的通货紧缩。

安史之乱后,粮食价格开始逐渐回落,并长期保持平稳一直到唐末战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