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表现,朱祁钰并不反感,若是不表现,还奢望着步步高升,那就是异想天开。
朝会流程继续,赵荣起身回到队伍之中。
除了雪灾,其他多是报喜,大明各地户口都有所增加,一些流民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回到了自己的村中,要说麻烦,那就是各种更新黄册,让户部统计起来很麻烦。
整体上,大明还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方面是值得庆贺的。
作为年前的最后一次朝会,最后自然要落实安排各种活动,比如让人去祭拜孔子,去南京祭告皇陵,还有京城的鳌山灯会,相关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起协调关系。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些对于五部而言,算得上得心应手。
等这些事情商量了之后,朱祁钰看向舒良,舒良也是心领神会,高唱道:“上节礼~”
每逢过节,皇帝给大臣一些礼品是常例。
有时候是一屉馒头,有时候是几挂腊肉,或者也可以直接给节礼钱。
这些花销都出自内帑,大臣就算拿到馒头,也要用黄色的布包给包起来,以示光荣。
而朱祁钰给他们的节礼,就是一个个礼盒,用纸质红色手提袋给装着,袋子外面印着金黄的盘龙团,手提是染黑的细麻绳,新颖的包装,足以显示礼盒华贵。
一个个内官捧着手提袋,垂首走到朝臣面前站定。
“赐礼~”
随着舒良再高唱,内官才将手提袋竖放到大臣们面前。
而这时,大臣们在朝着朱祁钰躬身行礼,齐声道:“谢陛下恩赏。”
“诸卿免礼。”
朱祁钰站了起来,朝着底下的大臣,道:“时光荏苒,岁兮岁,喜忧并行,诸君与朕戮力前行,稳定朝纲,安四海,治天下,然,变革乃是常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望诸卿勉励,与时俱进,勇于面对挑战,切记,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
“臣,谨遵陛下教诲。”
群臣在朱祁钰发表总结之后,再次拜下齐声。
“退朝~”
舒良高喊,宣布年前最后一次朝会结束。
在原有的传统上增添新意,朝臣们提起手提袋,感受一下里面的重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以前皇帝或许会为了表现疾苦,给他们馒头或者肉干什么的,但就手感上的重量,再加上当今圣人那不拘一格的行事作风,必然不会敷衍他们。
朱祁钰自然是如此,为了整合传统节礼,给大臣的礼盒之中,有着传统的点心和肉干,同时也放了一封红包,还有就是西城商业街的购物券,省去了年后朝会的繁杂流程。
至于那些红包,自然是按朝臣的品级递减,但整体并不会太多,最高品级也就是二十枚银币,而购物券则是价值百两。
可以说,这样撒钱很大方的同时,又避免一些守财奴只想着把钱埋土里。
群臣走出奉天殿的时候已然是晌午。
冬日暖阳热烈拥抱着众人,群臣三五成群,相互有说有笑离开。
以往不是当值就是早朝,休沐对于大臣而言,也是能够睡一个饱觉的休息日,放下政务的同时,身心自然是感到轻松。
“于尚书,廷益,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