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朝廷关于建立巩固开发东北的重要指示,数万建州卫百姓与司农寺吏员、北平农学者投入开荒,响应国家号召,怀着豪情壮志,是要将这黑土地变成大粮仓…”
听着掌柜朗读的报道,来北平不久的张全才不断点头。
直到来北平,张全才感觉自己的视野才真正的被打开。
以前只知道江南鱼米之乡,手握朝廷粮仓,现在,湖广粮食产能可不比江南差,可以预见,那东北苦寒之地,未来也未尝不是一处粮仓。
对于自己白莲教的身份,张全才感觉,朝廷理应是知道的。
理由也很简单,那些不认可自己转型方针的教众,都莫名其妙被扫黑除恶了,可张全才作为首领,现在就好端端坐在大明中枢的酒楼内喝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是能早看到这些报纸,或许就能说服更多人了。”
张全才有感而发说道。
其身旁的掌柜闻言停顿了下来,道:“时也,命也,会长也不必惋惜,正如报纸上所言,他们逆着大势,犹如螳臂当车,锒铛入狱便是其结局。”
“也对。”
张全才叹了口气,道:“朝廷要稳定,要繁荣,那圣教刚好挡在前方,或许,我是幸运的。”
江南地区的扫黑除恶,虽说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暴动,可正因如此,身处其中的张全才更加能体会到那种雷霆万钧的感觉。
仿佛是一瞬间,打行没了,多了镖局,商帮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商会。
直到张全才到了天津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一切早有苗头。
通过报纸,北平以及周边地区,百姓对于江南的扫黑除恶行动有所了解,民心自然而然向着朝廷,因此,被派往江南的地方官更加有底气,毕竟,这些事,早就在北平和天津上演过。
“好了,继续。”
张全才现在可没空追忆往昔,如今大明没有白莲教,有的就是深耕基层的苏州商会。
“是,会长。”
掌柜应了一声,继续朗读起了报纸内容。
报纸上的消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就是一份谈资,可对于想要做大项目的人而言,报纸上的信息极为关键。
好比张全才,拥有着以前教徒充当劳动力,而且教徒的田地产物,也会卖给商会,可以说在苏州算是不小的商会了。
现在,他正在寻找将货物卖往辽地的渠道,作为不大不小的商会,张全才知道,想要赚得更多,就只能往尚在发展且拥有消费力的地方。
另一边,刚睡醒的察合台使者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上门的内官告知使者,圣人宣其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