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奇闻怪谈之吃播 > 第23章 靺鞨宝(第10页)

第23章 靺鞨宝(第10页)

娃姑娘含笑应道:“只要你不嫌弃我们这里的简陋,愿意在此借宿一晚,又有何妨呢?”

生哥频频看向娃母,娃母点头应允。生哥立刻唤来随身仆人,拿出两匹细绢,打算以此作为一晚的饭食费用。谁知娃姑娘婉言谢绝,笑容可掬:“招待客人不必如此繁文缛节,今晚的花费,就让我这个穷苦人家,简单粗犷地招待您吧。其他的,等以后再说。”

生哥再三坚持,终究未能说服娃姑娘。不久,二人移步至西厢房,帷幔床榻,华美耀眼;梳妆用品与卧具也都奢华非凡。入夜,灯火通明,摆上的菜肴更是丰盛无比。餐毕,娃母起身离去,留下生哥与娃姑娘深入交谈,二人话题广泛,笑声不断,气氛和谐融洽。生哥坦言:“之前偶然经过府邸,恰好遇见你在屏风之后,自那时起,我对你思念之情愈发浓厚,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难以忘怀。”

娃姑娘含羞回应:“我也是同样的感受。”

生哥接着表白:“今日前来,不仅仅是为了租住庭院,更希望能实现心中长久以来的愿望。只是不知道命运将会如何安排?”

话音未落,娃母适时归来,询问详情,生哥便如实相告。娃母听罢淡然一笑:“男女之间,情愫深深,倘若情投意合,即便是父母之命,也无法阻挡。我家姑娘虽身处陋室,但若能得到您的青睐,又怎会配不上您的枕席之间呢?”

话说,那位书生兴冲冲地下了台阶,朝着那位老人家深深一拜,满脸诚恳地说道:“我愿意给您当个仆人,尽心尽力地伺候您。”老人家一听,笑得合不拢嘴,立马就把他当成了自家公子哥儿,大家喝得高兴,就各自散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老人家也不含糊,直接把书生的一应家当都搬到了李二家里,这下书生算是正式入住了。从那之后,他就变得低调起来,就像个隐形人一样,跟亲朋好友都断了联系。每天就是跟些艺人、戏子混在一起,唱唱跳跳,游山玩水。可没多久,他身上的钱就花得精光,连他那匹骏马和家仆都卖了。过了一年多,他手头的钱财和仆人马匹全都荡然无存,老人家对他的态度也渐渐冷淡了下来,倒是那姑娘对他的感情越来越深。

有一天,那姑娘对书生说:“咱俩都认识一年了,你瞧瞧,我这肚子还没动静呢。我听说那竹林神特别灵验,有求必应,要不咱俩去拜拜,求个子嗣,怎么样?”书生一听,也没多想,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就把衣服当了,换了钱准备祭祀用的酒肉,跟着姑娘就去祠堂祷告去了。两人在那儿待了两宿才回来。

回来路上,书生骑着驴,走到里北门的时候,姑娘对他说:“这东边有个小胡同,里头住着我姨妈。咱去那儿歇歇脚,顺便拜访一下姨妈,怎么样?”书生觉得也挺好,就跟着她往前走,没走多远,就看见一个东门。他往门里一瞧,嘿,地方挺宽敞。姑娘的车夫在后头喊了一声:“到了!”

书生下了驴,刚巧有个人从门里出来问:“谁呀?”

姑娘答:“李娃。”

那人一听,就进去通报了。不一会儿,就出来个四十多岁的大妈,看见书生就迎了上来,问道:“我外甥来了吗?”

话说,那姑娘一下车,姨妈就迎了上来,笑嘻嘻地问道:“你这小妮子,怎么这么久都没来看看姨妈呀?”姑娘和姨妈对视一笑,然后姑娘就拉着书生给姨妈行礼。

一见面,姨妈就带着他们进了西戟门的一个偏院。这地方真不错,有山有水,竹子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池塘和小亭子都美得让人心醉。书生忍不住对姑娘说:“这是你姨妈的私家别墅吧,真是太漂亮了!”姑娘听了,只是笑着不答话,转而聊起了别的。

不一会儿,有人献上了茶和果子,都是特别珍贵的品种。大家一边吃喝,一边闲聊。突然,有个人骑着匹骏马飞奔而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不好了,姥姥突然得了重病,现在都快不认人了,你们得赶紧回去看看!”

姑娘一听,脸色大变,对姨妈说:“这下可怎么办,我心里乱得很。我先骑马回去看看情况,再让人把马车送回来,然后和书生一起过来。”书生一听,也想跟着去,可姨妈和丫鬟们在一旁嘀嘀咕咕的,姨妈还挥手让他到门外等着,说:“姥姥快不行了,我得和姑娘商量丧事,你跟着去也没用,还是在这儿等着吧。”

书生没办法,只好留下,和姨妈一起商量丧事和祭祀的事情。可是等到天都快黑了,马车还没回来。姨妈就说:“怎么还没消息呢?书生,你还是赶紧去看看吧,我随后就到。”

书生于是往姑娘家赶,到了那儿一看,大门紧闭,还用泥给封上了。他大吃一惊,赶紧问邻居是怎么回事。邻居说:“李家是租这儿住的,租期早就到了,房东已经收回了房子。听说姥姥搬家去卖肉了,已经搬走好几天了。”

书生又问:“搬去哪儿了?”邻居摇摇头说:“不知道。”书生心里火急火燎的,想赶紧去找姨妈商量对策,可天已经晚了,路程又远,怕是赶不到了。于是他就换了身衣服,吃了点东西,找了家客栈住下。这一夜,他气得睡不着觉,眼睛都没合一下。

第二天早上,书生骑着驴就往姨妈家赶。到了地方,他使劲敲门,可敲了半天也没人应。他大声喊了好几次,才有个宦官慢慢悠悠地出来。书生赶紧问他:“姨妈在吗?”宦官说:“没有这个人。”书生急了,说:“她昨天晚上明明在这儿,你是不是故意藏着她?”然后又问这是谁家的宅子。宦官说:“这是崔尚书的家。昨天有个人租了这儿的院子,说是等远方亲戚来。不过傍晚他就走了。”

书生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暗想:“坏了,这肯定是被骗了!”

书生被这事儿搞得晕头转向,简直要疯了,不知道该咋办。于是他又回到了布政使以前住过的老宅子,宅子的主人看他可怜,就给他弄了点吃的。可书生心里憋屈啊,连着三天啥也不吃,结果病倒了,而且越来越严重。宅子主人看他这样子,怕他死在宅子里,就把他送到了专门办丧事的地方。

在那儿,他躺了好一阵子,整个办丧事的地方的人都觉得他可怜,纷纷给他送吃的。后来书生稍微好点了,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于是办丧事的地方就让他帮忙做些杂活,挣点钱养活自己。过了几个月,书生身体渐渐恢复了,每次听到那些哀歌,他就想起自己死去的亲人,忍不住呜呜地哭。回到家,他也试着唱那些歌。书生这人挺聪明,没过多久,他就唱得跟那些专业的一样好了,甚至比长安城里的人都唱得好。

一开始,有两家办丧事的,互相争着看谁办得好。东边的那家车马都挺好,就是唱哀歌的不太行。东边的老板知道书生唱得好,就花了两万钱请他来唱。他的那些老伙计还教他新曲子,帮他练习。过了十几天,别人都不知道书生已经学得很好了。

两家老板商量说:“咱们在天门街上比一场吧,看谁办得好。输了的罚五万钱,用来请大家吃饭,怎么样?”两家都答应了,还立了字据。比赛那天,来看的人特别多,几万人都来了。结果从早上比到中午,比了半天,西边的那家都比不过东边的。西边的老板有点不好意思,就在南边设了个台子,让一个长胡子的人上台唱。那长胡子的一上台,就唱起了《白马》这首歌,唱得特别起劲,周围的人都在鼓掌。他觉得自己唱得最好,谁也比不上。

过了一会儿,东边的老板在北边也设了个台子,让一个戴着黑头巾的年轻人上台。那年轻人就是书生。他慢慢地走上台,开始唱《薤露》这首歌。他的声音特别清澈,听得人心里都发颤。还没唱完呢,周围的人就开始哭了。西边的老板一看这阵势,知道自己输了,赶紧把钱放在前面,偷偷地跑了。大家一看这情况,都愣住了,谁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皇帝刚下达诏书,让各地的官员每年都来京城一趟,汇报工作,这叫做“入计”。就在这个时候,书生他老爸也正好在京城。他和几个同事换了便装,偷偷跑去听曲儿。其中有个老仆人,正好是书生乳母的女婿,他一看书生的举止言谈,就觉得有点像他之前见过的某个人,但又不敢确定,只能在一旁偷偷抹眼泪。书生老爸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了。老仆人说:“那个唱歌的,长得好像您死去的儿子啊。”

书生老爸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说:“我儿子因为钱多被人害死了,怎么会在这儿呢?”说完也哭了起来。

他们回家以后,老仆人赶紧跑去跟同伙说:“你们刚才听见没?那个唱歌的是谁?咋唱得这么好?”大家都说:“是某某某的儿子。”老仆人一问名字,才发现书生已经改名换姓了。他大吃一惊,慢慢走过去仔细一瞧,果然没错!书生看见老仆人的脸色不对,赶紧想往人堆里躲。老仆人一把拉住他的袖子说:“你是不是某某某?”两人抱在一起哭了起来。老仆人就把书生带回了家。

一到家,书生老爸就火了:“你这样败坏门风,以后还怎么见人?”说完就把书生赶了出去。他一路走到曲江西杏园东边,脱下衣服,用马鞭狠狠抽了几百下。书生疼得受不了,就死了。老爸把他扔在一边就走了。他的老师和几个朋友偷偷跟在后面,回来告诉大家书生死了,大家都很难过。他们派两个人拿着草席去埋书生,可一到那儿,发现书生心口还有点热气。他们赶紧把他抬回去,用草管给他喂了点水,过了一个晚上,书生竟然活过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