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崇祯上吊过程 > 第169章 盐政(第3页)

第169章 盐政(第3页)

这也让漕运总督左懋第能更快地处理完了曲阜的事情,然后在淮安府地界追上了崇祯皇帝。

徐州这边的事情,总兵高杰拼着损失惨重平定了银鼠之乱,献上了银鼠首级不说,还说服了归德府的陈永福弃暗投明,让左懋第以为原本要伤脑筋的徐州和淮安漕运,一下变得不再费事。

因此,他当场给崇祯皇帝保证,他留在淮安继续整顿徐州和淮安的治安,肯定保证漕运的畅通。

对此,崇祯皇帝便对他说道:“左卿的能力,朕还是相信的,漕运之重,也唯有交给卿来做,朕才能放心。扬州府那边,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坐镇,从之前收到的奏报看,漕运还是没有影响的。如此,漕运粮草物资要尽快运往京师!”

“微臣领旨!”左懋第听了,连忙回奏道。

皇帝的话,透露出了相当信任的意思,他心中其实是有些苦笑的,该不会是因为在曲阜交了“投名状”?

那个史可法,以前也当过漕运总督,因此,扬州府那边的漕运能保证安全,他是能信的。

左懋第心中如此想着,以为皇帝交代完了事情,他便准备辞别时,却听崇祯皇帝又开口对他说道:“朕在早年便已听说福建、浙江两省已有种植新的粮食,叫做甘薯。徐少保徐光启就曾向朕上过奏章,说在他老家松江府也有种植,极力推荐这等新的粮食。如今过去了十来年,想必这江南该是有不少地方种植了。明年开春之际,卿也在运河两岸巡视,看有什么地方没有种植的,就奏于朕知,免了他的官职!”

从上而下督办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这个事情和官职任免挂钩。如此一来,地方官绝对会尽心尽力。只要规定不得在农田种植,推广越多,来年的粮食就能越有保证!

因此,崇祯皇帝一路南下,就始终惦记着甘薯的事情,也一路都有交代。不管怎么样,希望来年不要闹饥荒饿死人,至于吃甘薯吃到吐,那他就不管了,总好过没得吃。

左懋第听了,便连忙向皇帝打听具体的情况,随后,他便惊喜地奏道:“如若此等粮食不受南北差异之限制,那可是大明之福也!”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他还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番薯品种是怎么样的,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这番薯和桔橘肯定不一样。张国维都在晋北那边种植,如果其他地方有借口说地域差异的,他就肯定不会手软。

随后,崇祯皇帝又向方正化点了点头,于是,方正化便走近左懋第,向他递上了一份名单,道:“这是京营将士搜剿淮安府毛贼时的发现,名单上的贼人,皆是招供他们和地方官绅有联系,或者干脆就是他们的人。”

徐州府那边,是银鼠为首的大股贼寇,能攻占徐州的那种;而淮安府这边,却都是小股毛贼。京营将士分散开来,以雷霆之势清剿时,就有贼寇赶紧自认门面,说和某某官有联系,甚至干脆说是某某某的人,都是一场误会什么,以此避免官军的清剿。

但他们不知道,清剿他们的官军,并不是地方官军,而是皇帝直属的京营将士。因此,京营将士才不会管他们和地方官绅的事情,一律都给抓了,同时也把情况上报。

于是,崇祯皇帝便让方正化做了汇总统计,给左懋第的名单,是淮安府官绅相关的。

左懋第也是乱世为官,曾经在韩城治理有方,清剿过贼寇,他当然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有些确实是杀官造反,很纯的那种;但是也有一些,是浑水摸鱼,是为地方官绅豪强的棋子。

因此,他接过方正化给他的名单时,并没有意外。

崇祯皇帝看着他,吩咐道:“你去核实,一旦属实,全都抄家关入大牢,报给朕知!”

说着这话时,左懋第听出皇帝是带着杀气的,当即不敢怠慢,连忙回奏道:“微臣遵旨!”

交代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便准备领兵继续沿着运河南下了。

但是,临行前,高杰却匆匆前来求见皇帝。

就见他在见礼之后,便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末将以前那些受伤兄弟……将士,还要随军南下么?”

高杰为了能在皇帝到达徐州之前平定银鼠之乱,是真得豁出去厮杀的。因此,他手下将士死伤惨重。虽然后来营地被陈永福给占了,但是并没有杀死或者驱赶那些伤兵。

因此,除了少数伤重而死的之外,在兰陵营到了之后,都得到了较好的救治。

要开拔之时,高杰才听说,那些伤兵,包括剿匪时候受伤的京营将士,都将坐空出来的漕船随军南下。

这个情况,他就很意外。

不要说这些伤兵还都在养伤中,就算伤好了,肯定也有很多人是不能再随军出战了。因此,皇帝为什么要带这些伤兵继续随军南下,他就有些不解。

京营中的同袍有说过,在北方战事中受伤的将士,在伤好之后都被皇帝安排到衙门去做事了,还能领俸禄。

而眼下这些伤兵到底如何安排,目前没人知道,也有一些不安,高杰就因此来找崇祯皇帝了。

崇祯皇帝听到他问这事,只是微笑道:“他们都是为国剿贼而负伤,甚至不少将士还可能会残疾。因此,朕把他们带去繁华的扬州,那边有条件给他们更好地治伤。对于不能再重返军中的将士,朕也会做出妥善安排。总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