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一听,这个事情和黄得功所说差不多。
说了一句之后,他便认真了起来,对他们说道:“朕要先平定关内,再考虑收复辽东之事。这个时间,很可能要三四年之后。因此,朕考虑还是要重建东江军,卿等以为如何?”
“末将遵旨!”黄得功听了,想也不想,便立刻领旨。
南方是乱世,京畿之地竟然是太平模样,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路归来,有关当今皇帝如何神勇无敌的话,他已经听说过无数遍了。到了京畿之地之后,他又见识了当今皇帝的种种手段,真的是让他震惊了又震惊。甚至他都怀疑,是不是其实是换了个皇帝,要不然怎么可能变化这么大?
但是,此时此刻见到,祖大寿还是认出来,这就是原来的皇帝,面貌什么的,和印象中没有区别。但是,区别也是有,他能感觉出来,那就是眼前的这位皇帝,充满了自信。
内阁辅臣方岳贡见皇帝看向他,便向皇帝奏道:“陛下,可否下旨让晋北要供应一些粮食?微臣想着,挤挤应该还是有的吧?”
朝廷出的告示,就是告诉京师百姓,哪里需要人手,哪里可以赚钱等等。
他也能想明白,李自成和左良玉联合之后,大规模进攻南直隶,而南方的百姓听闻皇帝打跑了李贼大军,又打败了建虏,把建虏赶出来关内,肯定是想着京畿之地会安全,很自然地,就往北方逃难来了。
对此,崇祯皇帝还是非常高兴。这种战事,打起来就是划算的。
等他们到了京师这边的时候,就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局面。
然后,祖大寿又接着说道:“且如今建虏对于投降的汉人,甚至还有其他族人也多有疑心。甚至有不少人对待其他族人很是恶劣,加重了建虏内部的不稳。”
不得不说,祖大寿是在建虏内部呆了几年的,他原本的部下,还有儿子都在建虏那边做事,知道的事情就远比一般人要多,更不用说是关内这边了。
但是,崇祯皇帝在稳定京畿之地之前,不可能领兵去救。要不然就真的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最终两头都不得好。
“微臣领旨!”范景文听了,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有违,连忙应下。
当然,也免不了有贼寇骚扰拦截之类,黄得功便顺手剿灭了几处毛贼,终于赶到了京师。
左良玉原本就在湖广、河南以及南直隶一带和李自成的大军交战,在他“逼反”左良玉之后,如果李自成还是原本的实力,那他们可能还会继续打;但是,李自成也被他打得实力大减,这就是让李自成和左良玉结盟的基础了。
其中耿仲明奏道:“陛下,如今朝廷已无战船,隶属于山海关的,都是一些民船,只能载人或者运货而已。而建虏……建虏……”
至少在崇祯皇帝看来,要对付建虏,东江军是有必要存在的。
比如说,南方的求援奏章。各地贼乱,很多城都失陷,最多是勉强自保,至于反攻,压根就是梦想。
当然,如果还有其他手段,那当然是更好了,至少可以少死一些人。
等到京畿之地的时候,看到这里和南方简直是两个世界一般,他就震撼了。
一听这话,祖大寿便又跪了下,呜呜道:“罪将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陛下,再也不能为陛下效力了!”
祖大寿一听,立刻抬头,大声回奏道:“只要陛下有旨,罪将万死不辞!”
如此一来,荒废的田地要重新开垦种植,烧毁的房屋要重新修建,煤矿、铁矿等等,也都急需大量的工人。
此时的崇祯皇帝,只关注晋地和京畿之地。领兵坐镇这里,看着废墟重建,看着各衙门,各城各地重新步入正轨,他才能放心。
此时,他一件件事情说出来,崇祯皇帝听得都很认真,其中有些事情,他从了解到的历史上能大概猜出来,但是有的事情,确实是第一次从祖大寿这边听到。
妇孺和老人以及部分男丁,一共俘虏了三千来人,暂时安置在了宣府那边,等皇帝旨意再行处置。
好在他身边就带着周皇后,还有张皇后以及太子朱慈烺等人,他过目拍板过一遍,就让他们去执行。
而朝堂之上,范景文不但是首辅,还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因此,崇祯皇帝就直接点了他的名。
京畿之地不是刚发生过战事么?什么民生凋敝,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才是正常的吧,为何这里看着就像太平盛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