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崇祯上吊过程 > 第152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2页)

第152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2页)

真的是没想到,建虏举大军来犯,好不容易陛下变得英明神武起来,该是能自保。结果没想到,李贼大军竟然和建虏大军联合,那怎么打?陛下再厉害,肯定也打不过这两支强军组成的联军啊!

但是,武将这边,虽然听到消息之后也都是有点吃惊,却没见有多少人怕的。

就见贺赞先出列,抱拳奏道:“陛下,可令各城坚守,挫叛军锐气,而后再图之!”

不管是辽东建虏,还是李贼大军,对朝廷来说,都是叛军势力,因此他口中的叛军,就是指建虏和李贼两军。

宁龙听了恶,也是出列奏道:“末将附议,建虏和李贼大军刚汇合,定然声势大增,此时不宜出战,以守城耗其锐气,方好交战!”

他们都是跟随皇帝出战,立下了军功而封爵的,在文官面前已经有腰板,说起来的时候,钪锵有力,对比就有点明显。

这在文官这边听来,就觉得有点刺耳了。其中方岳贡当即问道:“他们人多势众,攻下保定、通州,包围京师,声势不更大?”

周遇吉听了,出列回道:“攻城战之下,贼军和建虏的兵力损失必然很大,只要坚守而陷,攻城方必得不偿失!”

“……”

文武两边,就在御前辩论。总的原则,其实就是文官忧心,以为皇帝赶紧下旨勤王稳妥一点;但是武将这边,却是认为先守城再战,应该还是有机会。

崇祯皇帝听着他们在辩论,自己却也陷于思考了。

如果自己是多尔衮,下一步会怎么做?如果自己是李自成,下一步又会怎么做?

要做这样的假设,有一个前提是,必须对这个人要有所了解,否则那就是瞎猜!

幸运的是,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他们两人的事迹,崇祯皇帝在后世时都有认知,综合之后,大概就能知道这两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在文武官员的辩论下,崇祯皇帝做着假设,慢慢地,对眼前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然后,他看到文武官员还在辩论,便开口打断了他们说道:“保定之前已经给了不少粮草补给,保定军民又经历过大的防守战,朕相信保定在短期内是不会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他看到范景文似乎想说话的样子,便又补充进一步说道:“不管是建虏还是李贼大军,如果想攻下保定,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朕料定他们两方人马都不可能在此时经受大量损兵折将的代价,也就不可能全力攻城。”

范景文一听这话,便想了起来,没再说话。

崇祯皇帝又接着说道:“通州乃囤积粮草之地,虽已有不少粮草运至京师,但也还有不少。刘九卿?”

刘九卿一听,当即出列抱拳奏道:“末将在!”

崇祯皇帝看着他说道:“卿领本部人马驻守通州!”

“末将遵旨!”刘九卿听了,当即大声领旨。

通州是京杭运河的终点,所有货物都在通州卸货,然后转运到京师的。因此,通州是货物的集散地,非常重要,掌握在朝廷手中,也能和京师成为犄角之势。因此,崇祯皇帝有此部署。

随后,崇祯皇帝便对殿内所有文武官员说道:“虽然建虏和李贼大军联合,看似实力更为强大,但是在朕眼里,却是天助朕,给朕赢了他们的机会。”

殿内文武官员听了,不由得都有点懵。

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光是其中一路人马就难以打得过,如今两路人马联合,反而打得过了?

文官这边的人,甚至在想,不会是皇帝想宽慰他们,安抚人心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