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受伤建虏被抓的,人数多了之后,也审问出了更具体的情况。
崇祯皇帝这边,就知道了阿济格的具体兵力情况,以及建虏军队的动静。
于是,军议立刻召开。
<divclass="tentadv">崇祯皇帝坐在主位,边上站着方正化,在另外一侧的案头,则是宣大总督朱之冯,堂下则站着众将。
由方正化这边开口,把目前已掌握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他代替崇祯皇帝问众将道:“此战,诸位总兵以为该如何打,方为上策?”
贺赞一听,立刻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我军兵力比建虏多一倍都不止,且又是精锐,直接打过去便是,定能消灭这支建虏!”
崇祯皇帝不置可否,只是看着堂下众将。
另外一个总兵贺珍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想必建虏还不知我军虚实,不如派一军诈败,吸引建虏追击,然后伏军杀出,当能大胜!”
听起来,好像更高明一点。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没说话,继续看着堂下众将。
总兵刘九卿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建虏每次入关,皆是烧杀劫掠,百姓死伤无数。如今这支建虏才刚入关,正要去攻打宣府,不如主力尽出,早点歼灭这支建虏,也能多保一些百姓!”
宁龙听了,立刻出列附和。
最终,崇祯皇帝看向一言不发的周遇吉,问道:“周卿以为呢?”
周遇吉其实一直在想,听到皇帝问他话了,便出列奏道:“陛下,末将曾和建虏交手过。在建虏刚入关时,一般战意最强,但是等他们要撤回关外时,便多有不敢死战之事。如今建虏刚入关,虽我军比建虏兵力要多,但也不能小觑。”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立刻补充道:“末将去核实了夜不收交战的情况,发现建虏军中火器甚多,且皆精良。另外据末将所知,原东江降将孔有德所部便是最擅长火器之军,由佛朗机人训练而成。火器之威,远胜其他兵刃,不可不防……”
这个情况,崇祯皇帝是知道的。
在毛文龙被杀之后,东江镇的明军便内乱了。随后朝廷火器方面擅长的孙元化被派往山东担任登莱巡抚,他收了孔有德等人的军队,并雇澳门的葡萄牙人训练他们。
结果到了后来,闹出了兵变。孔有德等人带着军队和军中打造火器的铁匠等等,开船过海投降了建虏,也导致了孙元化被问罪腰斩。
本来的话,建虏在火器方面是一个短板,孔有德这一去,就是补足了建虏的短板。因此,当时的建虏皇帝皇太极为之大喜,一下封出王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虏也确实做到了赏罚分明,很会笼络人心。
不过孔有德的火器还是火绳枪,而崇祯皇帝知道,火绳枪有很多缺点,远不如燧发枪好用。只是他还没时间去管这些事情,本来是想着这次班师回京,有了军队在手,可以分心去管下武器方面的问题,只是没想到,建虏紧接着就入侵了。
他在想着,周遇吉还在那分析道:“……至于设伏之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一定能成。凡精锐之师,必注重大军哨探,如何避免埋伏被哨探发现,很难。”
说到这里后,他看向崇祯皇帝,双手抱拳道:“建虏乃是精锐之师,以实力胜之为战事常态,如何迎战,还请陛下圣裁,末将自当竭尽全力!”
听到这话,其他将领便一起出列,双手抱拳道:“请陛下圣裁,末将自当竭尽全力!”
崇祯皇帝已经在他们说好的时候思考,等到这个时候,他已经想得差不多,便严肃了脸,沉声说道:“建虏分三路攻入关内,一旦其汇合成一路的话,兵力远胜我军,更是不好打。且其他两路在京畿之地肆虐,不知又有多少生灵涂炭。朕决定,以多打少,先全歼宣府这一路建虏为作战目标。再移师京畿之地,寻机再战其他两路建虏!”
他拍板定下了作战原则,就是要快,要全歼这路建虏。
周遇吉等人知道了圣意,便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开始商量作战计划。很快,大军便开拔,崇祯皇帝亲自领军,向宣府进发。
这一战,就有点类似当年的萨尔浒之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