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山海之产主要为盐和铁,官府经营盐铁,寓税于价,使人民既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
在东汉之初,国家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重新收归中央,设置专门的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
在产盐之地,由盐官监督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负责运输和销售;在产铁之地,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此一举措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这事是汉章帝做的。
初期效果甚佳,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收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显现,只因这里面的利润实在太高,可参考后世之电力和石油。
其中滋生的腐败,使得官营收入锐减,即便加强监管也无济于事,那些去监管的人不是被拉拢沆瀣一气,就是莫名病卒,亦或是被贼人杀死。
到了后来,皇帝惊觉盐铁官营,貌似竟然不赚钱了?
这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于是在大臣的建议下,又恢复了民营,实际上就是把经营盐铁的权力分给那些地方豪强。朝廷只管收税,如此一来,旱涝保收,而且不用花大力气去整治,也无需再担心腐败问题,还能节省一大部分盐铁官的俸禄。如此,皇帝一看,竟是一箭三雕。。。。。。
然后,如今便是盐铁民营,国家收税。
这个税之前便是分到了大司农那边。
此刻众人争论不休,西园之中气氛紧张而热烈,众人皆在为盐铁之事各抒己见。
但大都是建议将盐铁留在大司农处。
大司农本身就是豪强的代言人,税收自然定在一个非常少的层面。
如今若是把盐铁还给少府,那少府要是发狠,加重税赋又该如何?
见众人争论不休,刘辩悠然开口道:“建初六年,肃宗为解决因不断对匈奴、西域用兵,国家用费不足之问题,商议恢复盐铁官营制度,当时大司农郑众‘谏以为不可’,但肃宗并未采纳郑众之建议,最终推行了盐铁官营。”
肃宗是汉章帝的庙号。
闻言,更多的人惊得面色大变。
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万万不可。
盐铁关乎民生根本,民以食为天,盐乃百姓日常饮食不可或缺之物,铁可制农具促进农耕。
若少府加重税赋,百姓必不堪重负,恐生民变。
且自古便有‘不与民争利’之训,朝廷当以仁德治天下,不可为一时之利而损百姓福祉。”
另一位大臣也急忙附和道:“此言甚是。
如今盐铁民营,百姓尚能安稳度日。
若税赋加重,必然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百业兴盛。
大汉以农为本,盐铁之利当惠及百姓,方能保社稷安稳。”
但也有大臣持不同意见:“陛下,少府掌管皇室用度,若不得足够收入,皇室威严何存?
且盐铁之税若能合理调整,未必会给百姓带来过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