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新金不傻,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只要他们在金国屁股后面捣捣蛋,那就能替大宋这边分担很大的压力了。
幸亏都察院这边已经做出了攻击告一段落,巩固战斗成果,消化胜利果实的决定。
否则的话,如果都察院再接再厉,对其他保守势力立即发动攻击,结果这时金兵大举伐宋,这种内部斗争就得立即停下。
那样的话,半途而废的行动将会给都察院造成严重后果,甚而有可能被政敌挟寇自重,迫使朝廷对都察院做出制裁。
即便如此,鉴于国事紧张,事务繁忙,不仅汤思退重新回到了政事堂,告了长期病假的谭尚书也“带病”回到了吏部。
吏部正在进行的清理和调整也暂时停下了。
现在一切内部矛盾全部放下,全力备战两淮。
杨沅本来想这几天安排玉叶和贝儿、姬香她们过门的事,也因为这事暂且搁下了。
八月初,大宋急脚递金牌级快驿一日三递,抵达临安,告知皇帝正在启程返回临安。
随着这个消息送来的,还有川西出现了西夏兵马,险些对成都造成威胁的消息。
虽然官家并没有和西夏兵马照面儿,而且他若坚持不走,西军必然全力回防成都,那支突如其来的西夏兵马未必有机会打到成都城下。
但是对于临安这边来说,军情急报上的几行文字,是无法把川西局势说清楚的。
一时间,临安城中谣言四起,金国派遣在大宋的间谍又开始四处贴起了“揭贴”。
金国和西夏联手围攻大宋了。
大宋官家被困成都城。
大宋官家被射瞎了一只眼睛,生命垂危。
谣言四起,真真假假之间,叫人难以辨识。
紧接着,又有传言,说是怂恿皇帝前往成都为太后的祈福的,便是当今监国。
监国这是有意置官家于险地,意图夺取大位。
监国晋王和金国、西夏合谋,共同炮制了这场针对大宋的阴谋。
凡此种种,谣言愈演愈烈。
当初参加过御前会议的朝廷大员,自然是知道晋王把唾手可得的皇位让给了大哥。
但这消息民间可不知道。
任哪一个朝廷大员,也不会出了皇宫,四处张扬:“皇帝本该是赵璩的,是他拱手让给了赵瑗。”
所以,这个谣言的迷惑性还是非常大的。
喜欢背锅的鹅王,这一回可真没少背锅。
由于金人散布假会子,使得物价飙升,战争的来临,进一步促进了物价的上涨。
而这一切结果呈现的时候,皇帝不在临安。
很多百姓不知道这些事情,也不清楚这些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们只知道,这些乱子,发生在官家离开临安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