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彦舟迫不及待就往后舱赶去。
朱宋璋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转身走了出去。
他是孔彦舟麾下一名大盗,追随孔彦舟多年,自然是臭味相投的。
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年轻时候放纵太过了,几年前他就开始有心无力。
所以,如今的朱副使只热衷于权力,女人?憎物也,真不明白大王为何乐此不疲。
……
杨沅一行人在孔彦舟、朱宋璋领兵护送,过了郓州,往济南府赶去。
此时,从燕京往济南府的官道上,也有一行人马,轻驰而来。
这是赴京赶考,如今赶回济南的辛弃疾。
肥天禄就混藏在辛弃疾的随从之中,被带出了燕京城。
“辛小友,老夫耽搁了你考取功名啊。”
并辔而行时,肥天禄对辛弃疾抱歉地说道。
辛弃疾把肥天禄救下以后,成功地避过了金兵的几轮搜索。
这其中,辛弃疾的身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是金国高官子弟,又是今科应试举子,这两重身份于肥天禄而言,都是很好的掩护。
不过,辛弃疾考虑到一旦中举,那他身边就不会成为适合隐藏的所在。
因此他应试的时候便胡乱答了一通,主动放弃了考中的机会。
辛弃疾笑道:“大叔何必如此,弃疾本就无意于金国功名。
此番去燕京,只是为了增长见识罢了。”
这些时日的接触,肥天禄已经知道了辛弃疾的底细。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乃是北宋进士,“靖康之难”后,中原大乱。
金兵入主中原后,没有打理地方的经验,得知辛赞是一位进士,就逼他入仕做官。
为了保全家人,辛赞只好做了金国的官,最后在开封尹的位置上致仕。
辛赞做开封尹的时候,开封留守正是孔彦舟,他二人还搭过班子。
辛赞虽然做过金国的官,却从未忘记过国恨家仇。
辛赞的儿子早逝,在辛弃疾还很少的时候,辛赞就时常带着他以踏青为名,练习骑射,阅历山河,鼓励他有朝一日揭竿反金,恢复大宋故土。
正是因为有祖父从小的教育,所以中原沦陷已近三十年,可年方十五岁的辛弃疾却能明确自己的立场,清晰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他在燕京城遇到重伤昏迷的肥天禄,立即猜到他是行刺金国皇帝的义士,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护他。
肥天禄道:“辛小友,我看你文武双全,将来必成大器。
你既心向故国,可有想过,离开金国,去往大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