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一听这问话,立刻知道有戏,顿时非常高兴,连忙说道:“当然是真的!我之前因为担心自己会被处罚,所以特意留心过这方面的事情。这可是圣旨,发在邸报上的,只是我身边没有邸报,没法给你亲眼看看。不过有个事情,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陈永福显得非常关心,连忙追问道:“何事?”
高杰就算他不问,也是要说的,只听他说道:“陛下当初打下真定府城的时候,俘虏了李自成的家小营,还有守城的贼军一共大概三万人。但是皇帝根本没有追究他们的造反之罪,反而放了他们,并且说了,陛下体谅他们当初是迫不得已造反的,下次遇到,只要不抵抗,一样会饶他们性命。”
“你可要知道,这里面连牛金星、宋献策、李过他们的家小都有的,皇帝却是不问,直接就放了。你说,我们的事和他们比起来,那就更算不得什么了,对不对?”
这个事情,对于大顺军来说,是非常丢脸的事情。因此,李自成自然下了命令,不准谈论这个事情,并且第一时间把家小营遣回了陕西去了。
陈永福作为李自成嫡系外的军队,自然不可能有人会告诉他这些。此时一听,他顿时很是震惊,当即说道:“竟然还有这事?我确实没听说过!”
说完之后,他有些感慨地说道:“陛下这么做,真得是太意外了!”
高杰听到这话,也是有些感慨,对陈永福说道:“说真的,当时我打听到这消息时,觉得陛下……陛下……总之是有点那个!但是,随后的事情证明,陛下这可真是高招,回头想想,也就明白了!”
看到陈永福在听着,他知道劝降有希望,他的功劳就能多一分,就说得很起劲:“估计你又是不知道吧,李自成这厮和建虏联合去断了漕运,又要去挖昌平的皇陵,结果皇帝领兵亲征,建虏闻风而逃,而刘宗敏当时率领的七万人马,当场就降了皇帝将近六万人马。高一功,李来亨本来都能逃走的,他们都不逃,如今还成了京营一份子了!”
“你想想,如果陛下当初杀掉了那三万人,和那洪剃头一样,那谁会投降?明知必死,那就只有死战了,对不对?所以说,陛下这一招,事后想想,真得是高!”
这个事情,陈永福又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李自成领着大军和建虏联合之后,还是吃了大亏,然后建虏逃跑,李自成说要去增援袁宗第,也离开了京畿之地。个中细节,他是第一次听说。
此时想想,他也不由得非常佩服道:“人心之道,远不如陛下啊!”
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弟,李来亨是李过的义子,他也听说过,他们都被皇帝感召,由此可见,天命依旧在明!
感慨了之后,陈永福心中也有了决断,当即问高杰道:“多谢高大帅言明这些,我确实非真心降贼,要我如何做,可让陛下免于降罪,能继续为陛下效力?”
说到这里,他又犹豫片刻,然后补充一句道:“最好是能随陛下征战天下,平定乱世?”
听到这话,高杰便笑了。他的功劳又多了一份,这是他事先没想到的,完全是意外之喜。
不过他还没回答呢,就见银鼠在后面大声喊话了:“伯爷,还和他废话那么多干什么,反正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陈永福听了,转头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理会,又转回头看向高杰。
高杰也是望了下银鼠,然后便对陈永福说道:“已经差不多有一年没有往京师输送漕粮了,我估计这次陛下领兵南下,肯定是保证京杭运河的通畅,因此便领兵前来清剿盘踞在徐州的银鼠。如果我们能平定徐州之乱,便是一件大功,陛下肯定会喜欢的!”
这一点,他其实已经说过,如此再次重复,陈永福却听出了另外的东西,当即确认道:“你是说,要杀了银鼠?不能劝他也归顺朝廷么?”
高杰听了,一声冷笑道:“你觉得能劝服他归顺朝廷?就他杀了七个媳妇的事情来明心志,一定要跟着李自成跑去攻打京师,这里的人都知道,他能归顺朝廷?”
说到这里,他不等陈永福说话,又阴狠地说道:“陛下很快就要南下,与其浪费时间劝这种人归顺朝廷,还不如拿他当觐见陛下的见面礼更妥当一些。”
陈永福听了,稍微想了下,便点点头说道:“好,不过军中粮草奇缺,他在山上有藏粮食,先把粮食套出来再说!”
高杰一听,却是一笑道:“藏粮食的事情,又不可能他一个人知道,分开人抓了审问下,自然能审问出来。”
粮食的搬运,肯定是一群人做的事情,所以这个事情,还真不可能只有银鼠知道。
陈永福听到他这话,算是认可,于是,两人便又商量起剩下的事情。
………………
高杰确实是花了心思的,没猜错皇帝的行踪。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出山东,进入徐州府了。但是,因为李自成在之前挖开了黄河堤坝,导致黄河改道,河南那边,还有下游的徐州这边都成了黄泛区,行军速度就迟缓了下来。
并且,还有一个事情,崇祯皇帝也不得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