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不好里面出个什么传国之器价值就得几个亿,但铜器这玩意儿,有价的时候,差不多也是不能买卖的。
至于建厂的草率,那就是忽略了电线跟漆包线这一环节了。
电线,也算是一条完整的线,李胜利的医疗设备技术里面,可没有对电线的赘述。
如今电机技术有了,合乎技术规格的电线却要找公家单位定做,这一下就卡住了电机厂的脖子。
同时,建厂需要的一些设备,轧钢厂也不好搞。
李胜利这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打着轧钢厂扩线的名义,让李怀德跟谢飞,再次去了一趟关口。
让两人向港城的钮璧坚下单,直接给太平庄又上了一个电线厂。
这些设备,连同轧钢厂扩线的设备,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运过来的。
如今的进出口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进口一件商品,可能需要十几个部门盖戳。
但钮璧坚那边不同,只要给办公室这边发个电报,就有自己的专属通道,只要是设备,做个登记就可以从关口直接运过来了。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设备而已,如果钮璧坚要进口电视机、洗衣机这类稀罕玩意儿,程序上或许也不会太难。
但该有的程序,只是让内部人做了,并不会节省任何一道手续的。
为了掩人耳目,轧钢厂这边也沾了便宜,跟太平庄一样的电机厂、电线厂设备,也是上了一整套。
不上也不成,不上,将来原料也是个问题的。
有了第一批原料,太平庄的电线厂、电机厂,也就可以转起来了。
后续开始了以物易物的买卖,就不虞原料短缺了,这边无非还是用了马店集轴承厂的老法子,把轧钢厂当成了托。
其实电线厂、电机厂这类厂企,也是很适合农村集体经济。
拔丝拉线之类的活计,高精尖加进口设备,无非就是增加精度而已。
真正土造机器,只要不涉及后续的包塑,难度也不是太大。
至于电机厂,土造用的无非是一双手而已,只要知道了原理,硬攒的玩意儿,也不是不能用。
现在就这条件,只要能通电,或是通电能转,就可以进入市场了。
标准这茬,就只能后续跟进了,因为公家单位的标准,也就那样了,比起国际上的精工,大多数跟土造没两样的。
这还是经过公私合营之后的结果,当然原因也出在了这里。
公司合营时候的土造机器或是老式机器,大多都在运行之中。
自三九年出了第一条电缆已近四十年了,再好的机器历经四十年风霜,其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轧钢厂那边的新线开工、扩容,跟李胜利的关系不大,早点晚点也无所谓,他这边看的只有太平庄的电机厂。
进口设备,钮璧坚那边依旧是给带了技术小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