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困郁于职称晋升,最后实在没有突破之后,才会安下心来去做科研突破,前期的科研,其实都是为了升职称准备的。”
方子业则回道:“但是,听竹,你信不信。”
“如果在目前或者前些年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就学着国外搞科研和临床分离,百分之九十九的医生,都不会去搞科研的。”
“我们国家的科研氛围,只会比现在更差。绝对不会更好!”
在基础底蕴不够的情况下,就只能是一代人做出“牺牲”,扛起来巨大的压力。
那不是终点,只是过程。
如果不造就这么一个氛围,目前国内的医学行业,就是彻彻底底地‘医学手工工厂’!
原材料需要进口,技术也需要不停地进口,没有任何独属于国内的“专利”,一直被其他人吃大头。
“这样的恶果就是,集采就永远发展不起来,我们的医疗花费,就要一直与国际接轨。”
“我们的经济水平又比不过国外,因病致贫的人会更多!~”
“华国的态度非常明确,我们不能学印国。”
“没有专利药的创新,哪来仿制药的拯救生死?”方子业说。
方子业这么说,自然不再是无稽之谈,而是方子业实实在在地看过了这个层面的视野,所以,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很多年前不再相同。
换句话说,如果全世界都不保护专利的话。
那么,方子业就不会想着去改良什么微型循环仪,也没有公司愿意投资给方子业,即便是国家,可能也不会投资。
投资了就是铁定亏损!
医药行业就别发展了呗?
只要有了新的产品,大家都一拥而上地仿制,等着别人发明就好了啊。
大家都不发明的话,那么所有人都各安天命呗,生病了就注定该死,连被治疗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普通人当然支持——
如果治不好,我可以死啊,但是最好不要让我因为贫穷,治疗不起而死。
“师兄,那你下一步,打算搞什么病种呢?”
“神经再植?神经埋养?还是?脊髓半切这种?”洛听竹随着方子业的话题问道。
“暂时也还没有想好!~”
“神经埋养术要做,不过我也没有必要亲自去做,大方向肯定是想要往保肢术方向靠的,可能先做一做糖尿病保肢术。”
“然后往重建术方向发展吧,一点点往前靠。”方子业说。
洛听竹闻言,点了点头,感慨道:“这就是大佬带队的好处啊,有一个大方向之后,随便丢出来一个分支,就可以养活好几个团队了。”
“甚至撑起来几家医院的江湖地位了。”
网上有一个段子。
别人叫我方工,其实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博士懂什么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