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源并不充足温饱只是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追求隐私权心理健康之类的未免过于不合时宜,为了方便管理,宿舍的门除了晚上都是大开的。
她的人缘…
想到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为了不因为书籍破损丢失而赔付,连秋止住了念头。
至于最后的方案购买,更不用说。
连湖孤儿院给孩子的压岁钱6岁之前是每年5块。说是每年,也只有6岁开始才能拿到,更早的由阿姨的保管,结果和父母保管的效果也差不多,可以当没收到过。
所以,连秋估计自己手里的压岁钱现在只有5块。
而零花钱,6-12岁一年会给10元,连秋作为宿舍长会再加30元。
这些钱算算时间才拿到手,都还没动,她手里应该有45元。
对6岁的孩子,这算是不少。然而把时间放到一年,平均每个月就是375元。
而这些钱光用来贴补学习用品就不是很够用。
比如铅笔,孤儿院每三个月发6支,橡皮也可以领一个,可是配套的小刀却是没有的,要用就要去阿姨那里当面削。
可是光一支铅笔就得削多少次?
要得到削铅笔自由,这部分的钱就得预留着。
连秋也是后来才想清楚。
站在阿姨们的角度,小刀属于利器,一般6岁往上的孩子确实不会做什么。
可孤儿院里健全的也不过二三十个,落到其他残疾尤其是智力受损的孩童手里,还不知道能惹出多大麻烦。
要是让阿姨们区别对待,这又是容易惹出事,干脆麻烦一些。
而那些能忍不住不买辣条冰棒把钱花在学习上的孩子自然心里有计较,不会利用小刀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当然,连秋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她有卷笔刀,带摇杆的那种,包括书包和笔盒都是志愿者送的。
这些曾经承包了她几年的幸福和快乐,连曾经可以说百依百顺的江漠都没有舍得给。
那样连梦境都鲜活明亮的快乐如今的连秋是体会不到了,可这些东西上寄托的对幼年连秋的喜爱,即使是如今已经麻木的她也是心生温暖。
关心和爱,听起来很“假”的东西,对曾经的她来说是真的非常珍贵。
当然,拒绝江漠后为了补偿他就把45块塞过去的记忆连秋是拒绝的。
补偿?拽拽的站在一边不搭理别人所以没有收到礼物是小连秋的错吗?
连秋呼吸一窒,眼角向窗外瞄,嗯,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