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些人特鸡贼,他们不和你谈实际,开口就是‘专家说的’、‘教授说的’,硬生生想把舆论话题掰扯成学术问题。
这个年代的专家还没有变成“砖家”,很大一部分老百姓对于学者仍是十分迷信,面对这种无赖招数,你甚至都没法跟他们好好解释。
所以这件事明面上看着影响不大,但私底下干系不小,特别是热度一起来,舆论会往哪里发展,就更难以判断。
这个时候凌平如果不引导,一些极端粉丝难免不会搞出什么极端操作。
一旦引发某些社会问题,那些人口中所谓“流量有罪”论,也就算是有了实证了。
所以当时凌平的选择并不多,要么硬刚,要么躺平任嘲。
以他的性格,躺平是绝不可能的,干脆趁着粉丝们逐渐狂热的情绪,叫她们用票房来打脸,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引导和宣泄。
现在来看,凌平赌对了,以文艺片之身豪取2700万首日票房,连国内那些商业大片都得望其项背,谁来了不得说一句“真流量”?
凌平倒是没有选择对这些人穷追猛打,只是轻描淡写地发了一句:“黑子,说话!”
仅仅这一句,嘲讽意味便已经拉满,更胜过粉丝问候对方爸妈一万句。
侮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对方最擅长的领域击败他!
而此时此刻,那些试图证明流量不利于电影产业发展的精英们,也全都噤声了。
不然能怎么办呢?
面对首日2700多万的票房,先前所有的嘴炮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娱乐圈到底是个以实绩论成败的地方,你就算说的再天花乱坠,只要“流量”能帮资本家们赚到红彤彤的钞票,所谓“流量有罪”的观点,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场战役终究随着其中一方的大败而结束,先前网上如浪潮一般的讨论声也已渐渐平息,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就是这样,来得快去的也快,总会有新的热点后来居上。
《怦然心动》在经过第一周的火爆之后,票房也是直线回落,第二周的周票房甚至只有1000万出头,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数据在第三周怕是会直接腰斩。
其实想想也正常,一部电影的票房靠的终究是路人盘,纯粹的粉丝基础,压根撑不了多久。
所以这么一看,凌平首周四千万的票房成绩,就显得贼特么牛逼了。
而这也是其他人抓耳挠腮,觉得无法复刻的原因所在,内娱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达到有这样的成绩。
……
当所有人还在为《怦然心动》创造的国内文艺片票房记录震惊的时候,2006年春节悄然而至。
凌国富和陈桂香也准备来京城过第二个年,中国式家庭就是这样,只要子孙争气,向来都是老的迁就小的。
凌平这一次还要让奶奶也留在京城跟着自己生活,老人家转过年就73了,年轻时候遭过罪,所以老了身体也不是特别好。
虽说这些年他到处搜罗补品寄回去给老人补身体,但到底是年轻时落下的根,想在老的时候调养回来何其不易,还不如就留在京城,自己照顾着,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医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