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金光之荻花题叶点三清开天光 > 第六章 战争前哨5 4k(第5页)

第六章 战争前哨5 4k(第5页)

佛者对眼前人此来早有所料,区别只在早晚而已。

同为苦行法门修者,当初一探禁地之时更受念荼罗点拨之恩,昙华对阿修罗窟自是关注。

念荼罗之消逝更是引起他的注意。

“请!”颔首聊作致意的杜松槐便即撩袍落座。

举杯啜饮香茗一口的他慨然击节道:“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这是盛朝诗僧皎然所作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个中意涵既是佛家禅宗对茶作为清高之物的一种理解,也是对品茗育德的一种感悟。

杜松槐唱罢半首,歇得一歇,对面的缺舟一帆渡亦拍案高歌续完全诗: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诗中的主人公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

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

依托外力代为彻悟,也是地门奉行的理念之一。

听出话中真意的杜松槐口中又自朗吟道:“遁隐深山居草庵,万念俱抛身自闲。远离山外喧杂世,独占庵中天外天。”

这首绝句则属东瀛高僧泽庵宗彭所作,诗中道尽闲寂的隐居生活之妙,一若现今地门祥和宁静的隐逸安然。

“一念起则万劫动,是否不妥?”

凝眸发问的昙华语气十分认真。

就好比在大智慧眼中的缺舟一帆渡是作为质疑面而存在,主动与萨埵三尊接触的行为也确凿证实了这一点。

但在分明清楚佛者能为的杜松槐看来,缺舟一帆渡冷眼旁观甚至于推波助澜的举动岂非同样坐实对方立场。

倾水覆地的佛者眉目一派安然:

“坐而论道,实为空谈。”不容置喙的言辞宣告地门入世势在必行。

“这是你的态度,还是他的态度?”昙华问。

缺舟一帆渡不答。

自嘲轻笑一声的杜松槐摇了摇头,跟着作出最后尝试,尝试遏阻将起灾厄:“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亦说之,如优昙钵华之一现耳。”

  这段禅语出自《法华经》,表明佛法珍贵,稍纵即逝,劝人及时醒悟、弃恶从善。这里是劝他们放弃这种无谓的痴愚。

“阿弥陀佛。”

双掌合十行礼的缺舟一帆渡致谢示意,示意确然有将昙华话语听入心中。

话虽如此,但眼前人单方面的想法仍是无法动摇高僧大愿。

不能证明这条道路的错误,也就无从置喙此举的可行性,更所谓劝人弃恶从善。

因此深感棘手的杜松槐也只能选择作罢:“阿弥陀佛!”

同样的佛号作结画下禅辩句号,昙华亦自离去,徒留缺舟一帆。

遗世独立的白衣佛者站在高崖上,俯瞰三十丈下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急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