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度的愤怒之下,谢三失去了理智,将张家满门上下,无论老少,全部斩尽杀绝,未留下一个活口。
当怒火逐渐平息,谢三也开始冷静下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明白,这些佃户们都是些不通礼仪、不懂文字的普通农民,
他们的一生都被束缚在这片土地上,为了生计而奔波。
自己将天书上的那些理念灌输到他们的脑海里,无异于对牛弹琴,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与理解。
想到这里,谢三心中涌起了一股新的决心。
他意识到,如果想要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就必须先找那些读书人。
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天书上的奥秘。
明白了此中关节的谢三,心中已有了计较,
于是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驾马前往了苏扬郡。
抵达城内后,谢三凭借着从张家得来的丰厚银两,以秀才的身份混入了一群读书人之中。
他知晓,这些读书人或许是他传播天书理念,寻找志同道合伙伴的关键。
在与这些读书人相处的日子里,谢三逐渐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待他自认已与这些读书人相熟之后,便将天书上的内容娓娓道来。他本以为,这些读书人能够理解并接受他的思想。
令他失望的是,结果并未如他所愿。
这些读书人听后,纷纷面露惊愕之色,认为谢三所言简直是大逆不道,与当今所推行的礼仪制度相去甚远。
他们甚至想要将谢三押送官场,以儆效尤。
谢三并未选择暴力反抗,而是选择了离开。
他深知,这个世间已经被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思想荼毒了太多年,想要改变这一点,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他也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找到伙伴,共同缔造出天书上所描绘的那个大同世界。
谢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一个偏远而宁静的村落作为自己的落脚点。
他亲手为自己剃去了满头发丝,化身为一名苦行僧,开始无偿地为村民们医治伤病。
谢三自称为“大同菩萨”在人间的使者,专门来给这些朴实无华的农民们带来平等与幸福。
转眼间,景隆七年春天悄然而至。
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谢三已经在村落内聚集了一批坚定不移的信众。
他们之中,有年迈的长者,有年轻的壮士,
甚至就连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乡绅也被他“打动”,纷纷加入了他的行列。
谢三深知,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