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纂武书,他负责的虽然只是整个工程中的一小部分,但他所承担的责任却并不轻松。
他的任务,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简单地整理和清晰化这些古老的武学资料。
初看起来,这样的任务并不繁重,仿佛只需翻翻阅阅,删删改改便足以完成。
然而,事实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武道典籍,往往是到了三境便似乎断了前路,看似无路可走。
然而,杨致远深知,前人们的智慧如同无尽宝藏,每一套腿法都有其独特的修行法门。
他需要做的,是深入挖掘这些远古时期便流传下来的道法中的精髓,将那些散落的知识重新汇聚。
杨致远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的修行者,他选择了最为严谨的方式——亲自修行每一门武功,只有经过自身的验证,确认其有效性,他才会下笔记录。
这样的做法无疑极为耗费时间和精力,但也确保了所修纂的武书的质量和实用性。
尽管这样的进度并不快,但没有人会对此有所指责。
在撰武阁中,许多学士们也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因为他们知道,武道知识不仅在于知识的堆叠,更在于实践的积累。
杨致远的工作,虽然缓慢,但却是最为扎实和可靠的。
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注释,都蕴含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这对于整个武学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着不
可估量的价值。
杨致远的心中,自他踏入佛国的那一刻起,就始终装载着一些事情。
那些位于外城区的诸多洞天福地,正是他的父亲永王杨寂心潜修之所。
但他也并不打算去找麻烦。
杨致远这些年来,见识到了佛国的一切之后,也逐渐没有了昔日的报仇心思。
杨家的祖墓不算什么。
母亲葬在何处,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些年来,他已然是打算直接断绝了自己和天元皇朝之间的关系,彻底投入佛国。
他也想要看到,未来真正人人如龙的那一天!
尽管他现在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天人境界,在这庞大的佛国之中,他的武道修为也能够排在前一百之列。
毕竟,武道七境中,天人境界已经是达到了第六境的高度。